《致爱丽丝》教案

《致爱丽丝》教案

ID:76631508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1-18

《致爱丽丝》教案_第1页
《致爱丽丝》教案_第2页
《致爱丽丝》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致爱丽丝》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致爱丽丝》教案【精品文档】第3页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贝多芬钢琴曲《致爱丽丝》赏析教案一、教学内容:钢琴曲《致爱丽丝》赏析二、情感与目标:1、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功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2、通过欣赏贝多芬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三、知识与技能:1、重点:达到音乐情感体验的较高层次。2、

2、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时值;学生通过体验后的情感外化。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情感唤起,激发审美动机(1)欣赏钢琴曲《致爱丽丝》(2)贝多芬个人简介及《致爱丽丝》创作背景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致爱丽丝》是贝多芬的钢琴小品中最著名的通俗曲,作于1810年,不过此曲不仅贝多芬在世时不曾发表和出版,到他去世之后,还埋

3、没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在1888年,才纳入贝多芬全集版补遗中。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是献给伊丽莎白·罗克尔的。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2、情感深入,感受音乐形象(1)再欣赏钢

4、琴曲《致爱丽丝》《致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伊丽莎白·罗克尔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伊丽莎白·罗克尔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2)回旋曲所谓的回旋曲式,是指一种由一个主要主题(又称做回旋主题)在曲中反复出现多次,像在旋转那样,可是在它反复出现之间,又穿插两段或三段副题的曲式。(3)《致爱丽丝》曲式分析【精品文档】第3页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ABACA(2)根据曲式结构再次欣赏乐曲(谈谈自

5、己领悟到音乐形象,体验主题变化)(3)教室总结:此曲以单纯的回旋曲式作成,结构是A-B-A-C-A。不论是具有淡淡哀愁感的优雅回旋曲主题,流露甜蜜憧憬的第一副题,或是看破尘世般音响沉郁的和声式第二副题,都相当悦耳动听。全曲似乎都隐藏着贝多芬的悲痛恋情及对爱情的憧憬。此曲的回旋曲主题,几乎人人能唱,这个单音旋律是由半音的摇曳开始下滑,紧接着是低音部上涌般的琶音,显示竖琴似的音响,给人深刻印象。之后,在关系调C大调上稍作明亮的发展后,再度回归到A小调主题上。第一副题在F大调上平稳安详地唱出,从琶音开始,随后作出较大的发展,掀起第一次高潮。经过短小的过门乐句

6、后,立即回归回旋曲主题。第二副题则通过低音域的同音反复,逐渐激起兴奋情绪。不久,A小调的上行琶音,就以半音阶下降往下滑落,回旋曲主题再度回顾后,全曲便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六、课堂小结:通过这堂欣赏课的教学,为试图以审美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以实现审美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精品文档】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