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视觉特性

人眼视觉特性

ID:76747039

大小:9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1-19

人眼视觉特性_第1页
人眼视觉特性_第2页
人眼视觉特性_第3页
人眼视觉特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眼视觉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眼视觉特性【精品文档】第4页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眼视觉特性1.各种视觉范围?光谱范围:我们知道,光线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可见”与“不可见”是以人眼能否直接观察到为衡量标准的。那么,人眼可以观察到的光谱范围,到底是多少呢?研究发现,人眼可以识别的光线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而光波在390—455nm内呈紫色,在455—492呈蓝靛色,在492—577nm呈绿色,577—597nm呈黄色,597—

2、622nm呈橙色,770~622nm呈红色。而人眼能分辨色彩的原因为,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两种视觉细胞,即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锥状细胞分为三种,分别对红、绿、蓝三种色光最敏感,称为红感细胞、绿感细胞、蓝感细胞。当一束光射入人眼时,三种锥状细胞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颜色的光对三种锥状细胞的刺激量是不同的,产生的颜色视觉各异,使人能够分辨出各种颜色。锥状细胞不但可以接受色彩的刺激,还可以感受亮度的刺激。所以,在白光下,人眼可以同时识别彩色与非彩色的物体,但到了夜间或暗处,锥状细胞即失去感光作用,视觉

3、功能由杆状细胞取代。此时,人眼便无法感觉彩色,仅能辨别白色和灰色。既然人眼可看到的光线具有不同的颜色,那么自然人眼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灵敏度。在较亮的环境中人眼对黄光最为敏感,而在较暗的环境中对绿光最为敏感。无论在何种明暗条件中,对白光都较敏感,对红光和蓝紫光都不敏感。如果用一个尺度来衡量,那就相当于,人眼对黄绿色敏感度为10,对蓝红色敏感度为1。亮度范围:人眼能感受的亮度范围约为—cd/(坎德拉每平方米,1坎德拉表示在单位立体角内辐射出1流明的光通量),当平均亮度适中时(亮度范围约为10—cd

4、/),能分辨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为1000:1(当亮度为1000cd/时,识别能力最高,有资料称:最小可识别黑度差ΔDmin≈0.08);当平均亮度很低时,能分辨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不到10:1。人的眼睛能够适应的最高亮度,大约为3000尼特(尼特,单位光源面积在法线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流)。这个数值,是与白天天空的亮度以及阳光下比较深色物体的亮度(如土地、植物)是相符合的,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必须的。超过这个亮度,人眼就无所适从,长时间暴露在高亮度的环境下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例如,登山运

5、动员在有雪的高山上一定要带上深色眼镜,否则高海拔太阳本来就非常强烈,再加上白雪的反射,会使人很快患上雪盲。时间空间范围:【精品文档】第4页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眼的空间分辨率为12LP/mm,也就是说,在1mm的尺度下,人最多只能分辨清楚12对线。我们知道,影片是由一帧一帧的图片连续衔接而成,而让我们之所以能由静止的图像感受到运动的原因是,活动图像的帧率至少为15fps(每秒传输帧数)时,人眼有图像连续的感觉;活动图像的帧率在25fps时,人眼就感受不到闪烁。2.明暗变化适应

6、特性?人由亮处走到暗处时的视觉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当人由亮处走到暗处时,人眼一时无法辨认物体,需要大约三十分钟的调整适应时间,其调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瞳孔放大,增加光线的进入。(2)锥状细胞敏感度减弱,感光度逐渐增加。(3)杆状细胞敏感度迅速增加,以取代锥状细胞,担负视觉功能。与之相对的,人由暗处走到亮处时的视觉适应过程,称为明适应。当人由暗处走到亮处时,人眼一时无法辨认清物体,需要大约一分钟的调整适应时。其调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瞳孔缩小,减少光线的进入。(2)锥状细胞敏感度逐渐增

7、加。(3)杆状细胞敏感度迅速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长期不见光的环境后,人眼高度灵敏,直接突然暴露在强光下会造成永久性伤害,乃至失明。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3.视觉暂留(视觉惰性)当人们所见到的物体突然从眼前离开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并非同时消失,而会短暂的保留在视觉中,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的时间长短与光线的颜色,强弱,观看时间长短有关,一般在1/20秒左右。4.视觉受心理特性影响(视觉错误的形成)由于视觉神经受大脑控制,人们在看某些事物时,会根据性格、知识、经验、思维惯性

8、等对所看到的东西进行“修正”,这就是我们在看一些图片形成错觉的原因。下面我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张图片我相信几乎所有人看上去都不会认为图中的A与B两块区域是相同的颜色,但实际上A与B就是相同颜色的。只要我们将他们单独提取出来就能一目了然了。这是由于,图片在A于B区域之间加入黑白相间的格子,使得A与B区域的颜色有了其他的参照物,再巧妙的利用了“阴影”这一概念,让人将B区域误解为阴影之下的白色块,而A区域为白光之下的黑色块,产生“这两个区域是不同颜色”【精品文档】第4页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