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

ID:7704271

大小:395.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23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_第1页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_第2页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_第3页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_第4页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T 2101-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日本囊对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150B51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101—2018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日本囊对虾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ockenhancementofmarineorganism—Penaeusjaponicus2018-02-07发布2018-03-10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101—201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

2、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开达、周永东、王伟定、徐汉祥、毕远新、张洪亮、李鹏飞、梁君、王洋、隋宥珍、丰美萍、刘连为、卢占晖、朱文斌。本标准为首次起草。IDB33/T2101—2018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日本囊对虾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日本囊对虾(Penaeusjaponicus)增殖放流的海域条件、苗种质量要求、检验、放流操作、苗种保护与监测和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日本囊对虾增殖放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NY/T5059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SC/T2040日本对虾亲虾SC/T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2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日本对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体长当虾体自然伸展时从眼柄基部至尾节末端的长度。4海域条件4.1本底调查按SC/T9401-2010第5章的规定执行。4.2放流海域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在历史上有相应放流品种渔场形成的记录,或曾经是优势种的海区。4.3放流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流畅通,地质为沙

4、、沙质或泥沙,盐度20~35,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5苗种质量要求5.1种质要求1DB33/T2101—2018亲体来源和质量符合SC/T2040的规定。人工繁育的苗种具备水产苗种生产资质的生产单位提供。苗种培育按NY/T5059的规定执行。5.2苗种规格体长10毫米以上。5.3感观质量感官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日本囊对虾放流苗种感官质量要求项目要求规格整齐体色半透明、鲜艳、浅黄色,色素点明显活力虾体活泼,弹跳有力5.4可数指标规格合格率、死亡个体比率、伤残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可数指标项目指标(%)规格合格率≥90伤残率和死亡个体比率≤55.5疫病执

5、行SC/T9421的规定。5.6药物残留执行SC/T9421的规定,同时孔雀石绿代谢物不得检出。6检验6.1检验资质由具备资质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6.2检验方法执行SC/T9421的规定,孔雀石绿代谢物检测按照按照GB/T20361的方法。6.3苗种检验6.3.1随机取样不少于50尾,用直板刻度尺(精度1毫米)测量体长,统计规格合格率,用肉眼检查伤残个体和死亡个体,统计伤残率和死亡个体比率之和,并填写附录A。6.3.2抽样规则执行SC/T9421的规定。2DB33/T2101—20186.4时效规则常规质量检验以放流现场测算为准;疫病和药物残留检测执行SC/T9

6、421的规定。6.5组批规则以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批。6.6判定规则6.6.1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则判定本批苗种不合格。6.6.2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7放流操作7.1放流准备苗种出库放流前,放流工作人员应做好下述准备:a)现场查验放流苗种检疫报告和药物检测报告,应符合本标准5.5、5.6的要求;b)现场检验并测量苗种,确认苗种规格合格率达到本标准要求;c)放流包装工具、运输工具齐备,计量工作准确无误,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到位;d)放流前停食1天~2天。7.2装苗7.2.1装苗器具塑料袋、泡沫箱(硬纸板箱)。7.2.2装苗方法采用塑料

7、袋充氧运输,包装方法按SC/T9401执行。要求每个充氧袋的装苗数量基本相同,塑料袋充氧装苗密度,根据运输时间长短按表3执行。表3充氧塑料袋装苗密度运输时间(h)<33~4>4密度(ind/L)4000~60003000~40002000~30007.3计数采用重量法计数。随机抽取苗种(含杂质)不少于5克,通过逐尾计数测出单位重量苗种尾数,然后随机抽取充氧装苗袋不少于3个,沥水后称重,测出充氧袋中苗种(含杂质)的平均重量,并对充氧装苗袋计数,以此计算某批次放流苗种数量。7.4运输采用卡车或船只运输均可,运输过程苗种应遮光并避免剧烈颠簸。最长运输时间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