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ID:7775340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25

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_第1页
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_第2页
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毛概论文——“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三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建设,以促进城县化健康发展。而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又是关键之所在。概括的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建设正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在十六届五

2、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一、“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农业问题是个经济学范畴。作为农业问题,其范围包括土壤耕作、作物生长和收获、家畜饲养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问题。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问题还包括科教兴农问题、农业工

3、业协调发展问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农业投入问题、农业信贷问题、农业工程学问题等。  农村问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在我国当代,农村问题也就是农村的种种社会问题,如,农村家庭关系问题;农村道德转型问题;农民移风易俗问题;农村民族宗教政策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问题等。农村的这些社会问题具有关联性,我们应当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主体,因此农民问题具有综合性。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伟人无不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洪秀全是农民乌托邦政治的代表者和实践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是要

4、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千年封建帝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阐明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始于、也成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历史一再表明,只有正确地把握中国的农民问题,才能着手解决中国的其他现实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

5、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包括义务教、适龄儿童的基本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城乡就业。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农村文化设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村级自治组织建设。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3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随后的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

6、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三、如何基于“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首先,推进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

8、、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