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

ID:7780724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25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侧面烘托  以虚写实虚与实是一切文学艺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以虚写实就是一种侧面渲染、烘托的写法。它不直接刻画人物、描写景物,而是借助于他人、他物进行间接表现。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突破实际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浓化作品的艺术氛围。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在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形式中被广泛地运用。汉代著名的乐府叙事诗《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就是侧面烘托法。第一段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

2、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事务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时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用来说明本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为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

3、其在形貌方面)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兴趣。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描显得更加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正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清代学者陈祚明对此评道:“写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著笔,诚妙手也。”(《采菽堂古诗选》)《水浒传会评本》中有这样一层写鲁智深的文

4、字:5用心爱心专心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和尚来,喝到:“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金圣叹批曰:“乃今观其叙述之法,又何其诡谲多变,一至于是乎!第一段先飞出禅杖,第二段方跳出胖大和尚,第三段再详其皂布直裰与禅杖戒刀,第四段始知其为智深。先言禅杖而后言和尚者,并未见和尚……先言胖大而后言皂布

5、直裰,惊心骇目之中,但见其胖大,未及详其脚色也;先写装束后出姓名者,公人惊骇稍定,见其如此打扮,却不认为何人,而又不敢问也。盖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这是总批,原文中还有夹批:“看他先飞出禅杖,次跳出和尚,恣意弄巧,妙绝怪绝。”看过这些批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行文以虚写实,这比正面直接描写人物外貌、穿着、事先点出姓名来,要活泼得多,节省得多,而且节奏快,气氛也紧张了,在读者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急迫感。德国接受美学创始人沃尔夫岗·伊塞尔说:“作品只有激发读者想象,才有希望使他全神贯注,从而实现

6、他作品本文的意图。”上面这段引文,就有着“激发读者的想象”的效力。再如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一文开关是这样写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5用心爱心专心起笔先写传说中的仙境,借“海客”说出;再言天姥山于云霞明灭中的时隐时现,以“越人语”道明。这就把天姥山的缥缈难求烘托出来,起句诱人。不着“实”而着“虚”,为下文的“梦游”涂上虚幻的色彩。其实,艺术的表现手法往往有相通之处。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周昉,画过一幅“背面欠内人(教坊歌伎)画”,苏东坡看后大加赞美。他把观画的感受写成一首《续丽人行》:画工欲画无穷意,背

7、立东风初破睡,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此画妙就妙在“背立”二字,即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引起观赏者的无限遐想,从而表现“无穷”的画意。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美人背依木栏杆,惆怅花容一见难。几回唤她她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以上评论足见侧面烘托渲染法在诗文和绘画中的艺术感染力。明代学者李东阳说:“正直叙,则写于穷尽而难于感发,”而侧面描写则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可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生活体验,进行艺术的欣赏,从而体会作品的“弦外音,味外味。”(沈德潜《说诗卒语》)十八世纪德国启蒙文学理论家莱辛在美学论著《拉奥孔》中说:“诗人啊,

8、替我把美所引起的热爱和欢欣描绘出来,那你已经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可见侧面烘托法的妙处。写作中巧用此法行文,可以收到“烘云托月月更美,不雕明月月自出”的神奇效果。[例文展示]我喜欢读书5用心爱心专心如果有人问我:天下万物,你最喜欢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