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奏,学会享受

放慢奏,学会享受

ID:77949532

大小:70.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1-29

放慢奏,学会享受_第1页
放慢奏,学会享受_第2页
放慢奏,学会享受_第3页
放慢奏,学会享受_第4页
放慢奏,学会享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慢奏,学会享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放慢节奏,学会享受-中学语文论文放慢节奏,学会享受方莉又是一届新生来了,第一篇作文是“自我介绍”。逐个翻阅,一股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经历过初三孩子的少年老成后,不禁会对这群刚踏进初中门槛,还满是稚气的孩子充满了期待,但我的注意力很快定格在了这片文章上。短短的一百多字,竟然出现了12个错别字。虽然已是见惯了孩子们写错字,但还是在霎时被震住了,这也太骇人听闻了吧。很快,一个满脸不安的孩子站定在我面前。看着他嗫喏半天又说不清楚的样子,一股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毕竟我的孩子也是这般大小,也恰恰出现在这个新生的行列中。我放缓了语气指导他一一订正之后,又再三叮嘱了书写正确的重要性,孩

2、子感激地退下了。但是几天之后,我在改作业时,又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作业本上依然醒目地书写着大量的错别字。“订正”还是“订证”,“再一次”又是“在一次”,“已经”居然是“以经”!按捺不住,我终于发火了,一顿劈头盖脸之后,孩子委屈地直掉泪。“老师,我也不想写错别字,我写完之后还检查过的,我不知道我又写错了,我下次再不这样了!"我的心在这哭声中慢慢融化。”其实书写错别字又何止是个别现象!”办公室的老师开始加入,“错别字是最让人头大的事了。”“现在要找一篇从头到尾没有错别字的文章太难了!”晚上回到家,儿子在写作业,我闷闷地坐在一旁。儿子上初中了,已经不需要家长在做完的作业上签字,

3、孩子学习比较自觉,一般不需要监督,我也基本完成了陪读任务。可是今天,我不知是怎么了,就愿意静静地坐在这儿,看着儿子奋笔疾书,这仿佛凝固的世界让人有一种陶醉的幸福感。我多想让这种温馨的气氛保留得更久一点。儿子终于长舒一口气:”作业终于做完了!”一回头,大概也觉察到我的不悦。“妈妈,给你说个笑话”,儿子用余光瞟了一下我,我挤出一5/5丝笑容。“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叫’山有木兮木有枝’,你猜张润是怎么解释的?”他故意卖了个关子,“这么简单的句子还不好理解吗?"我脱不了语文老师的职业病。“他说是‘山上有树但树却没有树枝’,笑翻了我们全场!”儿子忍不住笑得前俯后仰,我一愣,

4、也没忍住笑,“这家伙,‘木有‘怎么能理解成‘没有’呢?”仿佛突然想到什么,我瞬间又收住了笑容。“木有”怎么这么耳熟呢?这可不是网购时商家常挂在嘴上的词吗!热衷于网购的我早已适应了,可是今天听这个词为什么这么刺耳呢?夜半,陷入沉思的我了无睡意。错别字如此无处不在,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老师吗,学生吗?我细细梳理着。作为语文老师,我对错别字是深恶痛绝的,可是孩子无辜的眼神始终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为什么不能试着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个问题呢?我努力从儿子的成长轨迹中搜寻着,一路陪他走过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中,他的每一步我都很熟悉。记得一年级是他人生中学习开始的第一步,那一步让他兴奋但也

5、让懵懂的儿子尝够了苦头。我记得大概是一个月左右时间,他们就在老师的拖拽下匆匆完成了拼音课程,进入到识字阶段。那段时间情景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甚至暗自庆幸自己是个懂行的,否则孩子会更茫然。就是这样,他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地混淆着“b”“d”“p”“q”的书写。我也曾和他们的老师探讨过,老师们也是一脸的无奈“没办法,课程安排太紧,一个月不结束拼音,后面的课就没办法完成。”我们只有依赖家长们配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改作业都是快马加鞭,很多都要求家长先检查签字再交上去过一道,很多错别字就有可能没有引起重视,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见怪不怪了。我也能理解小学老师的苦衷,那么

6、大的班额,全靠老师,的确手忙脚乱。其实不止小学5/5进度快得离谱,老师们叫苦连天,想想我们初中课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星期六节课,30篇文章,且不说细斟慢酌,就连囱囹上完都紧赶慢赶的。说是“减负”,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样的教学任务,何时能真正落实?有时,望着儿子小小的个头背着个沉沉的书包,我也会有一丝怨气,但理智告诉我,能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切吗?如今的时代,整个社会都进入到快节奏当中。赶快长大,赶快学习,赶快工作,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字,仿佛只要你稍微喘口气就会被整个时代抛弃了一样。“快节奏”填满时间的后现代社会,时间被活生生地绑架。现代人却将这“快节奏”视为

7、“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丧失了时间对于人生真正的意义而构成了一种人性的悖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种风气已经侵入到教育之中,我们巴不得一夜之间多快好省地出人才。于是将孩子们放在生产的流水线上,希望早出成品。长期以来,我们通常在理论上把“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对传统“教育”的定义,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强制性和划一性,从而会导致学生主体性丧失。学校成了学生个性消失的场所,“分数”成了学生单一的追求。这些都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外在表现。所以,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