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ID:782170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7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新华三中陈晓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二)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2、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三)情感目标: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

2、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教学难点】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2、对学生各种活动在方法上的指导和在时间上的调控。【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漫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大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的大气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环境保护》。(进入新课)在地球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交界的南太平洋上,"镶嵌"着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人们将他们形象地喻

3、为"一串璀璨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之中,位于斐济以北的图瓦卢便是其中亮丽的一颗。这里第一眼看上去,一派典型的热带岛国景象:穿着蓝色衬衫和短裤的警察光着脚走在街上,孩子们在珊瑚礁围成的湖中嬉戏,渔夫们用网捞上新鲜的金枪鱼。下午时光,常常在吸烟、品尝酸椰汁和小憩中度过。在很多人眼里,图瓦卢真的像一个"世外桃源"。然而,这个国家的居民却在2002年开始进行了举国搬迁,科学家预测,再过50-100年,这些美丽的小岛将永远被海水淹没,消失在湛蓝苦涩的太平洋中。(设问):图瓦卢居民为什么要举国搬迁?(引导学生回答):搬迁---被海水淹没→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学生讨

4、论)是什么原因引起全球变暖的?一、全球变暖(板书)1、原因: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毁林(设问)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⒉影响:①海平面升高:海水膨账:冰融化          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干旱----农业退化成草原                                   高纬--降水增多-适宜温带作物生长.(举例):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设问)人类该采取什么措施给地球"降温"呢?3、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设问)能否禁止

5、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③加强国际合作(设问)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光靠一个国家能行吗?美国为什么拒绝旨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过渡)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传说,美丽善良的女娲历尽艰辛填补了天上的窟隆,挽救了人类。时至今日,在人类进步发达的21世纪,天空中却真的出现了洞---"臭氧层空洞"(学生活动)读图2.29从这张图上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二、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设问)臭氧洞是怎么样产生的?1、 原因:①自然        ②人为:使用空调、冰箱释放氟里烃(设问):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从而

6、保护地球上的人类与其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然而,这把伞却破了,那会带来什么伤害呢?2、 危害:①人体健康         ②生态环境         ③农、林、牧、渔业(设问)同学们能举例说明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吗?(教师补充例子)过量紫外线照射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容易产生晒斑,皮肤老化,皮疹等,甚至产生皮肤癌,刺激眼睛,易形成白内障,造成眼睛失明。据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介绍,那里的瞎子动物特别多,他们在奔跑过程中,不小心就容易撞伤或撞死。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常能捡到这些动物,称之为"意外收获"。(设问):既然臭氧层破坏给地球上

7、的人类和生物带来了如此大的危害力,我们该如何去保护臭氧层呢?3、 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排放氟里烃        ②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举例):有氟冰箱→无氟冰箱(过渡):展示漫画《"雨"中的垂钓》 (设问)为什么钓上来的鱼没有肉呢?这幅图反映了哪类大气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酸雨三、酸雨1、概念:PH﹤5.6的雨水(设问):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3、酸雨类型:硫酸型(中国)、硝酸型(师生活动)阅读图2.31,找出PH﹤5.0的重酸雨区(分析)为什么南方的酸雨比北方严重?(设问)酸雨会带来什么危害?4、 危害

8、:①生命体        ②无生命的→建筑,文化古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