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领导智慧讲义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

ID:78293691

大小:12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2-01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1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2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3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4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5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6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7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8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9页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_第10页
资源描述:

《道家领导智慧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领导智慧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1目录前言上篇:老子论道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老子(创始人)老庄学派(内圣之道)黄老学派(外王之道)魏晋玄学(内圣外王合一)道家与道教有本质区别。以老子为创始人,崇尚自然无为。有“老庄”、“黄老”与“玄学”三个流派.引言:什么是道家引言:什么是道家31、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出函谷关,著《老子》,逝世于秦地。上篇:老子论道上篇:老子论道一、老子其

2、人其书42、老子要义什么是“道”“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道”:无形,简称“无”。万物:有形,简称“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77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5为何将“规律”称为“道”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称其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之意。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6“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第66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7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老子·第68章》不争之德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第28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45章》大成若缺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9什么是“自然”事物的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自然是指事物的天然本性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老子·第29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0“道”通过万物

4、的“自然”表现出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12章》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2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18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3什么是“无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的行为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

5、子·第22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4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49章》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5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第60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5自治——管理的最高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17章》上篇:老子论道2、老子要义16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战国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学派。“黄”是黄帝,“

6、老”是老子。代表作:《吕氏春秋》、《淮南子》等1、什么是黄老之学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1、什么是黄老之学17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以道家哲学为最高原则,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18以道家“因循”为治国原则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循”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吕氏春秋·贵因

7、》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19以仁为本以德治国修己安人黄老道家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儒家管理思想的价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20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淮南子·俶真训》仁义教化仅是“因循”的统治术之一“黄老”道家利用仁义教化增强社会凝聚力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21人情重利轻义官场与战场、商场赏罚二柄法、术、势黄老道家对法家思想的吸

8、收法家管理思想的价值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扬权》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备内》下篇:黄老“因循”管理哲学2、“黄老”道家的理论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