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ID:78406863

大小:19.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02

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_第1页
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_第2页
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做【当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避险】发生地震的确非常可怕,不过有报道说,在地震发生时,正是人们惊恐的无序乱跑才是遭成重大伤亡的直接缘由。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当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当如何避险,盼望对大家有关心。当发生地震时保持冷静就地就近避险中国灾难防备协会网站的文章指出,在震中及其四周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隐藏的选择。文章还指出,遇到剧烈破坏性的地震,肯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由于地震剧烈震惊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至一

2、分钟左右,而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楼房假如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平安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地震时,临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平安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临时躲避。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肯定要留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四周等。文章介绍说,地震发生时,保持糊涂的头脑和冷静态度,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学问推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惊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由于这种状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平安不会造成威逼。当

3、发生地震时不同场所的应急防护原则据新华网报道,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到平安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依据不同的状况作出不同的对策。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冷静与坚决。震前要支配好同学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镇静指挥同学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结实、平安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同学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行让同学们乱跑或跳楼。在街上行走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等,可能

4、掉下伤人,因此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松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快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不行慌张乱跑,特别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准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平安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准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大事。对于正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殊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留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

5、要将胳膊靠在前座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备姿态。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冷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堵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设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静。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平安撤离。做好防震措施来自中国灾难防备协会的文章介绍说,平常应多学习地震学问,了解家庭

6、、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状况,把握基本的地震防备方法。此外,要留意身边自然界的特别现象,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文章还介绍,室内可以做好以下一些防震措施:1.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命之路。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最危急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牢固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3.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4.固定桌面上的珍贵物品,如计算机等。5.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6.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7.卧房,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房

7、,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8.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牢固的抗震框架等。9.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识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把握正确的关闭方法。10.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