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

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

ID:78411968

大小:19.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02

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_第1页
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_第2页
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行走的精神 用精神行走的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行走的精神用精神行走的人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西风古道上行走过商王朝的君臣,这是盘庚率领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走过骑着青牛的老子,白发黄袍,慢慢消逝在黄尘滚滚的大漠荒烟中;行走过孔子和他的弟子,这是历时很长、很困难的行走,好像没有结果,而又最有历史的温度。古往今来,在这条古道上,行走过很多的身影。他们没全被历史记住,却全被脚下的泥土牢记。一个王朝为什么要迁徙?由于要摆脱安逸和怠惰,摆脱狭隘和短见。行走是最简洁最有效的强健方式,强健躯体,强健精神。我们知道一个人长期蜗居,往往会变成井底之

2、蛙,一个民族若长期安逸,也将丢失生存的魄力和精神的刚健。生活在习惯里,才智也将被习惯买断,而在原地又难以摆脱习惯,它像茧一样,我们已习惯作蛹。那么行走,摆脱熟识和习惯,摆脱茧和蛹,让一切在生疏和不习惯中从新建立。余先生说:“行走让商王朝变得洁净利索。”就像一棵树,枝枝权权被修剪了,等待它的自然是强壮。盘庚走的是一条向西的路,而且还渡过了黄河,这在当时意味着走向宏大和自信。中国的版图,东南濒海,这就意味着东南边际已是天际海角,那么,东南自然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东南边际自然是后花园的围墙。而一个想要强健的民族,就不能只呆在后花

3、园里,对他们而言,西北才是广袤的天空。所以向西挺进,就等于向强大挺进。中国历来的朝代都作了佐证,几个偏安江南的朝代――东晋、南朝、南宋,没有一个不在后花园里坐得腿脚发软。盘庚的跨越黄河更是英迈之举,不让黄河做护城河,不去背对着它,而是面朝着它,不让河护着人,而让人护着河,这又是怎样的气度。行走,朝向阔大的行走,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是精神,而同时也强健了体力,强健了精神。“殷王朝因行走而发达了起来”。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老子也预备动身了,他向函谷关动身,到一个没有人世纷争的地方去隐居终老,归于自

4、然之道。老子的行走归根结底是为了避世、绝世,是超然物外,他要将生命渗漏于沙漠,蒸发于旷野,谁也无法侵凌,于是他孤独的身影始终向西,向西,消逝在大漠孤烟里。这种超脱的行走,让人憧憬,也让人感到余晖散落后的凄冷。相比之下,孔子的行走,虽有点狼狈,但让人感觉暖和,由于儒家的行走,旨在救世,以仁德救世,以礼治救世。感动于孔子的行走。一般人有了主见,有了思想,也就是主见思想而已,而孔子要推行,还要亲自推行,推行的对象是各国的君王。一般人的推行是为了干禄求名,像后世的苏秦、张仪,而孔子不是。孔子见齐景公,景公没有采纳他的政治主见,却

5、赠给他廪丘邑作为孔子的供给之地,孔子拒赠,对弟子说:“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辞而行”。富贵功名,孔子想要得到这些太简洁了,靠着他的才学、他的名气,可若这样,他就成不了后来的孔子了。鄙视孔子的行走,一年、二年的行走,已经不易了,而孔子行走了14年,而且还在55岁至68岁这个人生段上。我们知道孔子的行走并不顺当,大多数的国君开头都表示欢迎、敬重孔子,也情愿给较好的物质待遇,但完全不在意他的政治主见。孔子只能一次次绝望离去,仰天长叹后又满怀盼望。于是行走成了盼望到绝望、绝望到盼望的循回链接。由于总有盼望,所以不愿停止,“因此

6、,他总在路上”。我们也知道,这一路上还埋下了很多次危急。经匡地时,孔子被匡人误以为是损害过他们的阳虎而被拘禁了五天;到蒲地,因蒲人叛乱,又被扣留。由陈国到蔡国的路上,又陷入了一场战斗。结果七天没弄到饭吃。孔子你为何还在行走?你的老妻怎样了?你的独生子怎样了?孔子无语,俯视脚下的泥土,仰视天际的北斗,抖一抖灰尘,他仍旧执著地行走。14年,这是怎样的信念才能坚持的长度。55岁至68岁,这是怎样的坚持,才能克服的难度。孔子都坚持了、克服了,只因胸腔里还跳着那颗滚烫的救世之心。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佩服

7、孔子行走中的坚守。抱负太高了,人们接受不了,那就降一点吧,降到人们能接受的高度。通常我们就降了,由于我们认为降低而被接受总比坚守高度而不被接受强。孔子的执政抱负也难被执政者接受,于是他跟同学说:“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何总徘徊在旷野?”子路说:“唯恐我们的仁德不够,才智不够吧。”子贡说:“老师的抱负太高了,所以处处不能相容。老师能不能把抱负降低一点?”颜回说:“老师抱负高,别人不相容,这才显出君子本色。假如我们的学说不完善,那是我们的耻辱。假如我们的学说完善了,却仍旧不被接受,那是别人的耻辱。”孔子很满足颜回的回答

8、。孔子追求的是“完善抱负”的“被接受”,假如被接受的前提是让抱负降格,那么他宁愿不被接受,也不愿降低抱负,由于接不接受那是别人的事,而抱负是自己的事,关乎人格,关乎追求。所以他不愿为迎合执政者的口味而降低,也不愿只为让行走有一个结果而降低,更不愿为了消退一些人对自己一行说三道四而降低,由于那样也就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