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

ID:78514933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03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_第1页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_第2页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_第3页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_第4页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如何应对别人的“贴标签”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同时又有别人给我们“贴标签”。当这一切的标签让我们感受到不舒服和凌乱时,我们就会产生一个“我到底是谁?”的念头,期待能让这不舒服、纠结、凌乱消失。我们期待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在一次培训后,有一个学员单独找我问了一个问题:“我在工作中认为自己是负责、坚定、专业,可为何有的同事会更认为我有亲和力,我怎么没感觉出我多亲和啊,那真实的我到底是谁?在那个当时,我灵机一动:“你看我手中这

2、杯咖啡,你什么感觉?”我刚刚泡了一杯咖啡。她想了想说:“温暖、清香、细腻。”我说:“嗯,真好。那怎么在我眼中对这杯咖啡的感觉是提神、解渴、美味呢?这让这杯咖啡好纠结啊,它到底把自己定位成温暖、清香、细腻呢,还是提神、解渴、美味呢?”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我有点明白了。”还记得你以前周末被父母要求收拾自己的房间吗?你把被子叠起来,把摊着的书摞在一起,扫了扫地,然后就收拾完了。你眼中你的房间,那简直就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焕然一新、井然有序。而你妈眼中呢,那就是三个字:脏、乱、差。而你妈如何描述的呢

3、:“猪窝!”即便是房间,在不同人的眼里都有差别,更何况是一个人呢?首先得先想清楚为何天上会飞满标签。原因一: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下会呈现不同的侧面我想说的不是“多重人格”的病态特质,而是场合本身会让人的行为及习惯以及“标签”发生改变。【精品文档】第5页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当你进入到一个环境十分干净整洁的场合,你的行为也会趋于追求干净:把垃圾放到垃圾箱,打喷嚏会捂嘴,说话会彬彬有礼,即便你内心狂野。同样,即便一个多么恪守道德和法律的人进入到了充满破窗、垃圾的脏乱差街区,他同

4、样会做出出格、违法的举动。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描述成“破窗效应”。我的一个职业经理人朋友,因此每天上班都会是一身套装,皮鞋、皮带和手表,在见客户时说话做派都特别商务,做事井井有条、彬彬有礼,很多人都会给他贴一个“职业化”的标签。但是因为我跟他交往的时间有十几年,我知道在家里和一般场合下,他最爱做的是躺在沙发上看球,而且他还有一个球迷专用的喇叭,供其在家看电视时吹,以烘托气氛使用。如果不是他的职业,我很难想象竟然很多人会用“职业化”来描述他。我同样也有类似现象。我经常在工作同事和朋友里提到我的女儿,

5、提到我跟她什么时候玩,她的各种趣闻,于是他们总会认为我是个“好爸爸”。这个评价如果被我老婆听到,她会把嘴撇到后脑勺:她跟孩子的时间远远超过我。为什么我会被一些人贴上“好爸爸”标签,还不是因为我在那个环境下呈现出的一个“假象”?我们要在各个场合来回穿梭。当一群人总是看到你在某一个场合的样子,他就会以为你在所有场合都这样,这就是他对你的印象和“标签”。原因二:他人对你的评价是他自己的“投射”鲁迅对《红楼梦》读者有一段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

6、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人们都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小说如此,对一个活人而言,也会发生类似感受。苏东坡见到佛印,说佛印好像一坨屎,而苏小妹的解读是,你心中有屎,所以眼中也有屎。一个人自己觉得快乐时,此时也会认为其他人很快乐,即便他可能刚违章停车被贴条。而当他充满怨气时,看到一个人稍微发一点牢骚,也会给对方贴“抱怨者”的标签。【精品文档】第5页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因此,当一个人评价你无能、不靠谱、爱抱怨的时候,你需要觉察一下,也许问题出在

7、他身上。他只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抱怨和不负责而把情绪投射到了你身上。如果你因此而焦虑担心、自怨自艾的话,就属于他犯了错,你却为他的错而挨打。青岛心理咨询室原因三: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也不见得多准确有时我们会过高估计自己。之前我提到冯唐说写小说“金线“的感觉:“外行人看若隐若现,内行人看洞若观火。”外行人看内行人做事,总会认为自己也行:一些人看自己上司的管理,觉得自己会比他干的更好;一些人看别人画的画,也会认为自己要是画能画的更好。真正的方法不是以为自己如何,而是在以为自己很棒之后亲自尝试。也许你尝试后

8、发现自己真的有这个潜能,从而迅速提升;也可能你尝试后发现其实水还很深,于是浅尝辄止,并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里。这都是好事。另外,我们有时也会过低估计自己。我从小被父母评价“笨”,动手能力差。但是我发现我的朋友新买个车,儿童座椅不会装,开车到我家我给装的。我第一次换轮胎,我老婆担心我换不了轮胎,然后我仔细看说明书,花了二十分钟给换上了。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笨。当我跟一个老师聊到这的时候,她问了我一句话:“你父母说你笨,你父母怎么样?”我说我爸那真是一把好手,什么都能修能做。然后我就明白了,我父母和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