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

ID:7861539

大小:29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0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_第1页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_第2页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次周备课组长签字张子婧主管主任签字________授课时间___周星期___主备人刘广泉授课教师课题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知道生物的富集作用3了解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学习过程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P103最后一段,完成表格: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范围特点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两者的流动渠道都是;②物质是能量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③使紧密相连,形成统一整体。特别提醒: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保持着相对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

2、定的保证。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分类: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B.秋季,e﹢f﹤gC.春季,g﹦b﹢e﹢fD.冬季,d﹥c﹢f3知识点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探究性试验的一般步骤:(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2.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A2BB1B2结论分析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

4、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课堂小结:课后反思3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课时)当堂检测每题2分【当堂检测】1。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A.CO2B.单质碳C.碳酸盐D.含碳有机物2.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

5、.①②④    D.①②③④3.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4.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选做)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作用,呼吸类型具体包括_________

6、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