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ID:787037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1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_第1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_第2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_第3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兴义雄武中学教师:陈康慧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朗读教学、文言翻译、传承文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关键词:兴趣;朗读;翻译;传承       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洋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2、”。         一、兴趣激发要先行       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面临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时尝试了一些方法,效果还是可以的。       1.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实生活中,政治演说、企业文化,甚至日常表达,语言简洁、精练,可收到极好的效果。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例如,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地表现

3、了国民党屠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一些心理障碍,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治疗的良方。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将古人思想浅易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乐于接受。如有的学生任性,管不住自己。古语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言含有深刻的哲理: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自相

4、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会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来。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随即就调动起来。正如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二、朗读教学不可忽略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

5、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

6、,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再次,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

7、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       三、文言翻译不失为学之捷径       学生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文言词汇,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

8、要求,做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也学习了一些文言语法,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通假字等等。       例如,学生在翻译时,会遇到古今词义差异的文言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