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

ID:78755162

大小:468.4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05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1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2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3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4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5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6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7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8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9页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黄淮海平原为例分宜中学----李秋生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范围: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二.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1.形成原因:①气候因素:春旱大风.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②地形因素:地势低平(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2)人为原因:加重了.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②不合理垦殖:破坏植被.风沙加剧.2.形成: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3.组成三部分.缓斜平原:西部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

2、成.冲积低平原:中部.主体部分.滨海平原:东部.渤海之滨.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1)中.低产田的分布地域单元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第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2)土地利用现状:黄淮海平原80%以上土地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因素(干旱缺水.低洼易涝.盐碱化土地比重较大)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平原土地面积(%)占限制性因素土地面积(%)干旱缺水土地947.5328.9536.27低洼

3、易涝土地797.0224.5130.51盐碱化土地448.4813.7917.16土质过沙土地276.618.5110.59受侵蚀土地143.114.405.47合计2612.7580.16100.00①农业.林业.牧业约占平原总面积的80%.宜农荒地只占3.18%.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提高单产是发展方向.②黄淮河平原80%以上土地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因素.其中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化土地比重较大.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A.水能、风能B.太阳能、地热能C.生物能

4、、核能D.天然气、石油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A.林地B.草地C.耕地D.沙漠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BBD400004.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5.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

5、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CD下面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A气候和地形B土壤和水源C水源和地形D植被和气候7.目前,甲、乙两省(区)正在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A.“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B.平原绿化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C.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平原绿化工程D.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8.两省(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水能B.天然气C.地热

6、D.煤cAB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以辛店洼的治理与开发为例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季节河流水位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结果冬季和春季(旱季)夏季和秋季(雨季)河流水位下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地河流水位上升,高于洼地高程,河水不时灌入洼地下降上升洼地盐碱化洼底沼泽化洼缘盐碱化1.辛店洼自然条件2.治理开发方法:鱼塘----台田治理模式项目内容指导思想生态模式物种结构鱼塘台田立体种养模式治理效果因洼制宜鱼塘----台田立体模式.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7、.表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鲂,底层养鲤鱼和鲫鱼果(苹果)粮(小麦、玉米等)间作,果棉间作,果菜(韭菜、白菜等)间作,果草间作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鸭鲢鳙草鲂鲤鲫护坡草沙棘苜蓿(黄花菜)香椿果树农作物果树果—粮果—棉果—菜果—草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建立的依据是什么?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取得了哪些效益?依据:治理低湿地结构: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发展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的治理与开发为例.1.治理开发的主要矛盾

8、:水盐运动的时空变化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又称水盐运动.频繁的气候变化.使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时空变化特征(见下表)季节水盐运动形成原因蒸发强烈.土壤中盐上升到地表.水份蒸发盐留在地表.降雨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同春季降水少,气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