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

ID:78778786

大小:427.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05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1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2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3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4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5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6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7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8页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_第9页
资源描述:

《DB3311∕T 69─2017 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丽水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99B66DB3311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DB3311/T69―2017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2017-06-11发布2017-07-11实施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11/T69―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益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薛振文、吴应齐、姚理武、陈伟龙、王声淼、叶传盛本标准属首次发布。IDB3311/T69―2017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

2、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锥(板)栗林下栽培棘托竹荪的术语和定义、林地选择、栽培季节、培养料、栽培方法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烘干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锥(板)栗林下棘托竹荪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棘托竹荪DictyophoraechinovolvataZaneZheng&Hu菌盖近钟

3、形,薄而脆,具网格,有一层褐青色粘液即孢子体。菌裙白色,长,网格呈多角形。菌柄较长,海绵质,白色。菌托白色或浅灰色,后期渐呈褐色或稍深,具柔软的刺状突起,其下面有无数须根状菌索,伤处不变色,初期托包裹时呈球形或卵圆形。3.2培养料substrateformulae栽培棘托竹荪生长并生产子实体提供所需营养的物质。4锥(板)栗林地选择锥(板)栗林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a)交通方便,有林道到达的锥栗林区块;b)要有充足水源、排水良好;c)坡度平缓(≤20度)或有水平带,便于管理,土壤疏松、透水性好、偏酸性;d)每亩锥(板)栗量30株~40株,长叶后遮阴度大于90%,天晴时光照度少于800l

4、xs;e)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生活垃圾堆放点。5栽培季节选择在小年的上一年12月至4月中旬前接种。6培养料6.1原料宜用竹木加工下脚料:竹屑、竹片、竹丝、木片、木屑、刨花及谷壳、菌糠等。不宜选用桉树、樟树、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为原料。其它原料应符合NY5099的规定。6.2配方原料宜2种或几种混合,质地软与硬、粗与细的混合。推荐配方:a)竹屑、竹丝98%,尿素0.5%,碳酸钙1%;=99.5%b)木片(刨花)50%、竹片(竹屑或竹丝)50%;尿素0.5%,碳酸钙1%;=101.5%c)竹屑加木片80%、菌糠18%,尿素0.5%,碳酸钙1%;=99.5%d)竹屑、竹丝90%、谷壳8%,尿

5、素0.5%,碳酸钙1%。=99.5%6.3原料处理棘托竹荪采用新鲜料或发酵料栽培,建议采用发酵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具有出竹荪快、产量高、潮次集中,显著优于生料栽培。6.3.1新鲜料栽培只需按配方比例混合即可。6.3.2发酵料栽培的原料处理方法建堆。将竹屑、竹丝等原料堆成宽3m,高0.4m长度不限的第一层,然后按比例将尿素、碳酸钙均匀撒到料面,如果原料较干,可以撒些水,然后堆第二层高0.4m,同样方法,堆第三层0.4m,在第三层的尿素、碳酸钙上,再堆上0.2m的培养料,并盖上薄膜,完成建堆。翻堆。建堆后10天开始第一次翻堆,将原料上下、内外对翻后建堆,堆形相同。以后15天再翻堆一次,共翻堆

6、2次,整个堆料过程30天~40天。7栽培与管理DB3311/T69―2017栽培工艺流程:挖沟→铺料与播种→盖膜→发菌期管理→出荪期管理→转潮管理。7.1挖沟沿水平方向挖沟,沟宽30cm~40cm,深15cm~20cm,长度视场地而定。挖沟时碰到锥(板)栗树22干时,可以中断,沟间距0.5m~0.6m,每亩挖沟畦面积150m~200m。对于有水平带的锥(板)栗林地,可以不挖沟,直接在水平带上铺料。7.2铺料与播种7.2.1铺料将发酵好的原料,倒入栽培沟内,厚度20cm~30cm,每平方米用干料15kg~20kg,用锄头将原料翻匀,铺料后要注意原料是否有氨味,如果有氨味,要等氨味散去后才

7、能播种,然后将料面成垄形。新鲜料在播种前直接将原料倒入沟畦内,利用自然雨水淋湿培养料,即可播种。7.2.2播种将菌种瓣成核桃大块状,一般每包菌种掰成8块~12块,按10cm~15cm间距挖穴下种,每畦2排,每平方米用菌种(13×24cm)2包~3包。7.2.3覆土盖膜将畦两边的土挖覆盖在畦床上,厚度5cm~8cm,覆土成片状,不宜碎。覆土后,在畦面撒上少许稻草,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宽度约50cm,只需要盖住畦面。7.3发菌期管理7.3.1菌种定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