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

ID:78805523

大小:391.7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05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1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2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3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4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5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6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7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8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9页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3∕T 5140-2019 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河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03.080.01A12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140—2019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规范2019-12-27发布2020-01-28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5140—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肇丹丹、孙太选、郭淑英、马书燕、潘冬梅、李利博、杨静、肇福成、马金贵、徐硕、赵丽薇、陈静华、张英、宋雪娇、宋嘉晨。IDB13/T5140—2019休闲农业园区

2、标识系统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休闲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标识系统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及评价应用。本标准适用于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的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及第三方机构针对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开展的设计、设置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565(所有部分)图形符号术语GB/T3138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

3、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0862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DB13/T2431休闲农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3术语和定义GB/T15565、GB/T31384、GB/T2893.1、DB13/T2431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评价原则4.1客观性园区标识系统评价需客观反映园区标识系统设计、设置、运行管理的真实水平,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充足且适当的证据支持,为园区标识系统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准确性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需综合考虑园区类型、游客类型、园区标识系统构成等因素,以保证最终确定的评价方法、指标体

4、系能够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4.3独立性园区标识系统的评价工作宜由第三方机构单独进行,或者由独立于园区标识系统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其他部门负责,评价工作不应受利益相关方的干扰。5评价方法1DB13/T5140—20195.1评价体系构建5.1.1评价体系模型目标层A评价项目层B评价因子层C标识设置率C1功能性指标B1标识相对丰富度C2休闲导向标识连接度C3农业标识舒适度C4园区标识信息识别率C5舒适性指标B2系统安全率C6评价规范率C7A回收利用率C8经济性指标B31投入回报率C9图1休闲农业园区标识系统评价体系模型5.1.2指标权重园区标识系统

5、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各指标权重值见表1。表1各层权重值评价项目层权重评价因子层权重总排序权重C10.2490.117B10.481C20.1570.074C30.5940.278C40.0820.038C50.2430.114B20.463C60.5710.267C70.1040.049C80.5000.032B30.056C90.5000.0325.2评测条件5.2.1范围明确标识系统评价所覆盖的场所空间范围。5.2.2采光采用目测方法评测标识系统时,应在其正常工作时的采光条件下进行评测。2DB13/T5140—20195.2.3距离5.2.3

6、.1在5º视线偏移角范围内目测标识系统时,检验人员的观察距离应不小于100a。5.2.3.2在5º~15º视线偏移角范围内目测标识系统时,检验人员的观察距离应不小于40a。5.3指标因子评价5.3.1标识设置率5.3.1.1实地考察确定评价范围内所有需要标识的目标物(如公共设施、服务设施、道路节点、景点等)的位置和数量,按某种固定顺序将其所需标识标记为So(o:1,2,3,……,n)并做记录。5.3.1.2根据实地考察结果确定评价范围内已设置的标识总数并做记录。5.3.1.3按照公式(1)计算标识设置率。gC100%………………………………

7、…………………(1)1nSoo1式中:C1——标识设置率,(%);g——已设置的标识总数;So——第o处目标物所需标识数量;n——需要标识的目标物数量。5.3.2标识相对丰富度5.3.2.1实地考察,按GB/T31384相关规定确定评价范围内已设置标识涵盖的标识要素的类别。5.3.2.2按照公式(2)计算标识相对丰富度。CT100%………………………………………………(2)28式中:C2——标识相对丰富度,(%);T——已设置标识涵盖的标识要素的类别总数。5.3.3导向标识连接度5.3.3.1实地考察,按GB/T31384规定确定评价范

8、围内所有导向标识的位置和数量并做记录。5.3.3.2按照公式(3)计算导向标识连接度。nPjkjkC3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