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

ID:78812549

大小:219.6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2-05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1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2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3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4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5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6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7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8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9页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4∕T 328-2018 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安徽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28—2018代替DB34/T328-2003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forecastandcontrolof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文稿版次选择2018-08-08发布2018-09-0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328—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328-2003《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与DB34/T328-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

2、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删除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将“测报调查”分为“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修改了部分调查技术参数,增加了“性诱剂诱蛾法”进行“成虫量调查”;——将“预测预报”单独列为第4章,并增加了“发生程度预测”;——删除了“防治宗旨”,增加了“性诱剂诱杀”、“石硫合剂封园”等防治措施;修改了“化学防治”中的“防治指标”,修改了防治茶毛虫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并在附录C中列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

3、农技推广中心、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庆市种植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侠、葛超美、孙钦玉、叶涛、丁勇、夏先江、鲍周明、张冉、吴飞龙、汪恭智、章炳旺。IDB34/T328—2018茶毛虫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毛虫的测报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区茶毛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4、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测报调查3.1系统调查3.1.1卵块密度及孵化进度调查3.1.1.1调查时间于各代卵发生期调查,参见附录A。越冬卵块调查于上一年11月和当年3月各一次,其它代7天调查一次。3.1.1.2调查方法2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代表性茶园3块,每块茶园667m,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块调查2茶园取样点不少于20个,每样点1m茶丛,调查内容见表1。表1茶毛虫卵块密度及孵化进度调查内容每样点标定卵孵化卵茶园卵块密度寄生率孵化率天气序面积卵块数被寄生卵块数块数块数2类型(块/m)(%)(%)情况2数(m)(块)(块)(块)(块)查样

5、点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数和被寄生卵块数,同时随机标定茶毛虫卵块不少于20块,查其中的孵化卵块数,记录于附录D.1。按公式(1)计算卵块密度,按公式(2)计算卵块孵化百分率。.........................................(1)1DB34/T328—2018式中:2E——卵块密度,单位为块/m;e——各样点卵块数;n1——调查样点数;2s1——每样点茶丛面积,单位为m。......................................(2)式中:F——卵块孵化率,单位为%;f——孵化卵块数;m1——标定卵块数

6、。3.1.2幼虫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3.1.2.1调查时间于各代幼虫发生期调查,参见附录A,每7天调查一次。3.1.2.2调查方法2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代表性茶园3块,每块茶园667m,调查内容见表2。表2茶毛虫幼虫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内容茶发虫中心每样点分龄幼虫数茶茶园抽六龄天树天虫面天虫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园面中查幼幼以上气覆敌口序积敌口总类积心中虫虫情2盖数密数(m数密数2型(m数心数数头%头%头%头%头%头%况aa度度)度)数a注: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感病虫口数。发虫中心明显的调查茶园,先普查茶园的发虫中心数,然后随机抽查10%~

7、20%的发虫中心的虫口数、感病虫口数和天敌数,记录于附录D.2,按公式(3)计算幼虫虫口密度。.....................................(3)式中:2L1——幼虫虫口密度,单位为头/m;l1——抽查发虫中心总虫口数;m2——调查茶园发虫中心总数;m3——抽查发虫中心数;2s2——调查茶园面积,单位为m;k——调查茶园茶树覆盖度。2DB34/T328—20182发虫中心不明显的调查茶园,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不少于20个样点,每样点1m茶丛。查样点茶丛上幼虫数、感病虫口数和天敌数,记录于附录D.2,按公式(4)计算幼虫虫口

8、密度。........................................(4)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