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

ID:78932255

大小:13.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07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_第1页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_第2页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_第3页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_第4页
资源描述:

《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亦畲拳论(二)李亦畲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余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所得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始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肩,主宰在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

2、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观前页论解图说详且尽矣,然初学未能骤几也。予故以看法所及者浅说之,欲后学一目了然焉。夫全名太极者,阴阳即虚实,虚实明然后知进退,进固是进,进中留有退步,退仍是进,退中隐有进机。此中转关在身法,虚领顶劲而拨背含胸,则精神提起;气沉丹田而裹裆护肫,则周旋健捷;肘宜屈而能伸,则支撑得势;膝宜蓄,蓄而能放,则发劲有力。至于人交手,则手先着力,只听人劲,务要由人,不要由己,务要知人,不要使人。知己则上下前后左右自能引进落空,则人背我顺,此

3、其转关则在乎松肩,主宰于腰,根于脚,俱听命于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一气,即所谓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支撑八面,所向无敌。人劲方来,未能发出,我即打去,此谓打闷劲。人劲已来,我早静待着身即便打去,此谓打来劲。人劲已落空,将欲换劲,我随打去,此谓打回劲。由此体验,留心揣摩,自能从心所欲,阶及神明焉。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顶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支配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机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

4、彼,百战百胜”也。二、十三势行功歌解解曰:以心行气,务沉著,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改变示奇妙也。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故意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虚领项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

5、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三、打手歌�(扌履)挤按须仔细,��肘靠就屈伸。进退顾盼与中定,粘连黏随虚实分。手脚相随腰腿整,引进落空妙入神。任他巨力向前打,牵动四两拨千斤。四、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涣详云:拳勇之技,少林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成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五、武氏打手法两人对立,作搭手(即左手咬腕,右手扶肘,或右手咬腕,左手扶肘),搭手之足(左手搭手则左足,右手搭手即右足)在前,一进一退(进者先进前

6、足,退者先退后足)至末步(即第三步),退者收前足成虚实,进者跟后足成跟步。换手时,搭腕之手不动,扶肘之手由上而换,如此进退搭换,循环不已。练发劲时,一般皆在应退步而不退时作预备。练熟后,前进、后退,都可化发。进而按挤,退用�(扌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