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ID:7951262

大小:32.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2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_第1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_第2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_第3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_第4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导语:《苏东坡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

2、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

3、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

4、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

5、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这里的“苏”不是苏州,更不是江苏,是苏东坡,进一步说,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读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合上书,仿佛有太多的话要一吐为快。然而生活浮躁,常常使我遗失表达的欲望(或能力),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我究竟喜欢他什么,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在我还没有想好之前,先说说无关痛痒的:翻译。  

6、 虽然无关痛痒,这却是个令人遗憾的话题。原因很明了,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只有两个从英文转译过来的版本(而且译者都是台湾人);写这本书的人不是约翰生或者萨克雷,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作家,而且是能够“幽默”的林语堂。如果早些年林语堂亲自用他的母语写个内销版本,我今天还需要在这里多此一举地讨论谁的翻译更加精妙和原味吗?   我从朋友那里借到宋碧云的译本,海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最近买到百花出版社策划的“20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中收录的张振玉的译本后,将两本书中的一些段落作了比较,在没有原文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对两人的译笔有了一个粗疏的印象。总的来说,两者各有千秋,

7、也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我先通读的是宋译,当时就觉得她能把那么多人名、地名、官名及引用诗文对译无误,如同精通历史的学者用母语写作,殊非易事。不像我见过的一些译著,由于译者缺少历史知识,又不肯多费点查证的时间,那种施以强暴乱翻一气的例子,真让人忍俊不禁。这个译本下了不少功夫。当然也有一些我都能看出的误译,如令人如坠雾里的“巨儒政治家”,中文里本有“士大夫”这样的对译。在表述上,宋译带有欧化句式的痕迹,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情,我看有时候好像非得这样措辞,才能更加清楚与生动。宋译很有一些传神妥贴、生动自然的例子。兹举其一。“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

8、会心一笑”,这是宋译:“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是张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