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培训讲义(omron_plc)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

ID:797663

大小:3.20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7-09-05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_第1页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_第2页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_第3页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_第4页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_第5页
资源描述:

《plc培训讲义(omron_pl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可编程序控制器培训教材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1---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历史60年代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优点:简单易懂价格便宜缺点:硬设备多接线复杂改变设计困难。•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需要,要求制造商为其装配线提供一种新型的通用程序控制器,提出了十条技术指标在社会上公开招标,制造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2)维护方便,各部件最好采用插件方式;•(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4)设备体积小于继电器控

2、制柜;•(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汁算机;•(6)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竞争;•(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等;•(9)系统扩展时原系统只需作很小的改动;•(10)用户程序存贮器容量至少能扩展4K字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招标的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1980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正式将其命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

3、展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以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相继研制了各自的PLC。70年代中期,PLC进入了实用化阶段。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PLC进入了成熟阶段。1.PLC的国外状况美国PLC发展得最快:•1984年有48家,生产150多种PLC;•1987年有63家,生产243种PLC;•1996年有70余家,生产近300种PLC。•著名厂家有A—B(Allen-Bradley)艾伦一布拉德利公司,MODICON莫迪康公司,GE-FANUC公司,TI(TexasInstrument)德州仪器公司,WESTHOUSEE

4、lectric西屋电气公司,IPM(InternationalParallelMachines)国际并行机器公司等。欧洲PLC的厂家有60余家:西门子(Siemens)于1973年研制出第一台PLC。•金钟默勒(KlocknerMoellerGmbh),AEG,•法国的TE(Telemecanique)(施耐德)•瑞士的Selectron公司等。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PLC技术,由日立公司研制成功日本第一台PLC。日本生产PLC的厂家有40余家:•三菱电机(MITSUBISHI),欧姆龙(OMRON),•富士电机(FujiEl

5、ectric),东芝(TOSHIBA),•光洋(KOYO),松下电工(MEW),•和泉(IDEC),夏普(SHARP),•安川等公司。2.PLC的国内状况在中国,大约从1974、75年在北京和上海开始开发采用位片式微处理芯片的可编程顺序控制器,并有所应用。但一直未能形成批量生产。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1979年,在当时的机械部仪表局的推动下,开始从美国MODICON引进起584的PLC,并首先在电站的辅机如输煤、除灰除渣、水处理系统以及水泥厂等控制系统中成功应用,从而大大推动了PLC在我国工业的大规模运用。遗憾的是,花了很大一笔外汇的

6、这个项目并不曾形成良性的有后续的发展。自1985年开始,小型PLC首先是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MELSEC-F,通过非政府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三、四年时间,小型PLC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局面。1990年以后,Siemens、AllenBradley以及其它知名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中、大型的PLC的较大份额。1995年后形成了大型PLC以欧美为主、中型PLC欧美和日本平分秋色、小型PLC则以日本为主、Siemens也步步紧逼的格局。至今没有很大改变。由上简要回顾可知,PLC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应用市场,但并未建立批

7、量生产、有持续开发发展能力的PLC制造业。应指出的是:在国内,PLC的应用水平还是不低的,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现场投运的能力,可以说与国际主流水平同步;我国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引进PLC。我国早期独立研制PLC的单位有:•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成都机床电器研究所,•中科院北京计算机所及自动化所,•长春一汽,•上海起重电器厂,•上海香岛机电公司,•上海自力电子设备厂等单位。以上诸单位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辽宁无线电二厂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生产PLC;无锡电器和日本光洋合资

8、生产的PLC;中美合资的厦门A—B公司生产的PLC;上海香岛机电公司引进技术生产的PLC;上海OMRON公司;西安Siemens公司等。3.PLC的发展趋势•(1)向高速度、大存储容量方向发展(CPU处理速度nS级;内存2M字节);•(2)向多品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