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

ID:8070728

大小:38.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5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_第1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_第2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_第3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

2、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第4页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

3、,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

4、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第4页我

5、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

6、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

7、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习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

8、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