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ID:810479

大小:383.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7-09-06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11.1正数和负数(1)11.1正数和负数(2)51.2.1有理数71.2.2数轴91.2.3相反数111.2.4绝对值131.3有理数的加减法151.3.1有理数的加法(1)151.3.1有理数的加法(2)161.3.1有理数的加法(3)181.4有理数的乘除法201.4.1有理数的乘法(1)201.4.1有理数的乘法(2)211.4.1有理数的乘法(3)24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62.1 从算式到方程30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33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2、)35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3)37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39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41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四)43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45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471.1正数和负数(1)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

3、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

4、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

5、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分析问题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

6、,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能否举

7、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