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ID:8117735

大小:40.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6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_第1页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_第2页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_第3页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_第4页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前不久有幸跟随肖校长到宜兴外国语学校参加了苏、浙、鲁初中名校课堂文化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聆听了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浙江鄞州实验中学三位校长精彩的报告;他们分别介绍了本校课堂模式文化建构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聆听了原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关于从洋思到永威的学术讲座;我们还观摩了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浙江鄞州实验中学三所学校的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我的感触很深。这三所学校带给我的感受是他们在真心真意抓课

2、改,扎扎实实求高效,群策群力创特色。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的参与式教学,第6页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浙江鄞州实验中学的预习汇报制自主学习,在三节观摩课上得以充分展示。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于娜老师在《最后一刻》(法国&都德)的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节课主要围绕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物形象,掌握了小说主题。整节课堂老师的讲话不超过十分钟,全班四十多人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思维,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最少的小组发言次数达到十一次

3、,学生的自主性得到真正体现。浙江鄞州实验中学的俞志清老师在《老王》的课堂教学中采取了预习汇报制自主学习的方式,整节课始终围绕我的疑惑展开,学生边质疑边释疑边分析人物形象,老师只是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挖掘文本;整节课堂学生主动质疑达二十多个,所有疑问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决。宜兴外国语学校的史卫勤老师在《父母的心》的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参与式教学方式,整节课始终围绕大家的困惑展开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高达100%。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探究,把握了文章主旨,受到了情感熏陶。纵观这三节课,我认为他们的共性有

4、一点:把课堂真正地给学生,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主阵地。结合这次活动中的启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想谈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三个结合。第6页一、知行结合知,即课改中的思想认识;行,即课改中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有下决心搞课改的认识,要坚信唯有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靠拼时间、搞题海战术已然行不通,这些道理谁都懂。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确实有不少老师注意到这一点,正在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探索着、实践着,做到知行结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部分老

5、师嘴里喊着课堂教学改革,喊着教学案一体化,喊着高效课堂,而行动上疏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只顾所谓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本学期,我校教学处统一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格式。刚开始,曾有一些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格式只适用于理科的教学,不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语文学科课堂的教学恰恰需要自主学习这一前奏,只不过我们老师更加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若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的探究活动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在讲鲁迅的《社戏》一文

6、时,花了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们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效果良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节,掌握了小说主题。在没有更好的励才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我愿与各位语文老师一起静下心来,做到知行结合,一起为学期初学校统一设定的教学案一体化模式而努力尝试、努力实践、努力改进!二、虚实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人,无论是教师为主导,还是学生为主体。只不过这两种主人中教师为虚,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为实,学是为了会学。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

7、上始终侃侃而谈,实实在在充当一节课的主人,那这样的老师绝对称不上好老师。当然,起主导作用的老师也不是一味地务虚,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讲解点精要地点讲。要使自己的点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什么时候适合讲呢?1.讲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知识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可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要非常重视新课的引入,一堂好

8、课必定有一个好的开头,一定会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这就为解决下面的新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6页讲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可以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对话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很显然是对而有益的,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理解不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