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

ID:812130

大小:477.53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7-09-0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全套教案目录人生的境界1人是什么4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9孔孟117、说“木叶”13《阿Q正传》16百年孤独(节选)25变形记28等待戈多(节选)32墙上的斑点35蜀道难38将进酒41兵车行45杜甫律诗五首48旅夜书怀49咏怀古迹(其三)50阁夜51登岳阳楼52齐桓晋文之事55庄暴见孟子65齐人有一妻一妾73《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80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4.品味随笔

2、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

3、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

4、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1.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

5、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四.文意概括:(板书)人生境界哲学任务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社会道德意义道德境界↑贤人授人道德原理自己功利意义功利境界↑没有意义自然境界↑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

6、学可能有所贡献。五.语句研读: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

7、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了解。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3.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

8、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