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ID:8150050

大小: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3-07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试题与答案一、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2、民族文学3、国别文学4、总体文学5、影响研究6、平行研究7、跨学科研究8、文类学9、主题学10、类型学1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12、接受13、模仿14、框范影响15、比较文学的“对话”16、传播研究法17、影响分析法18、平行贯通法19、阐发研究20、渊源学21、流传学22、媒介学23、译介学24、比较诗学二、论述分析题1.试析比较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原因。2.简析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3.简述比较文学与比较方法的区别?4.比较文学的意义何在?5.试析比较文学的“开放性”。6.试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7.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8.法国学派有何特点?试对法国学派作出你的评价。9.美国学派有何特点?试对美国学派作出你的评价。10苏联比较文学研究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11.谈谈你对中国学派的看法。1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现状的看法。13.比较文学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4.什么是影响?什么是影响研究?15.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有什么不同?16.阐发研究包括哪些内容?17.阐发研究应注意什么?18.什么是接受研究?19.简述接受研究的意义20.什么是媒介,什么是媒介学?21.什么是媒介的方法?媒介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2.什么是媒介的

3、途径?媒介的途径主要有哪些?23.何谓翻译中的“叛逆性再创造”?文学翻译中为何少不了“叛逆性再创造”?24.什么是诗学?什么是比较诗学?25.谈比较诗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6.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27.主题学研究范围包括哪些对象?28.试述中外文学中的“启悟”主题?29.简述“灰栏记”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30.为什么要以“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31.试比较分析中、西神话的特点。32.试比较分析中、西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33.试比较分析中、西爱情诗的差异。34.结合实例比中、西小说表现手段的差异。35.结合实例比中、西小说

4、的主体模式(庭园模式与旅程模式)。36.试比较中、西戏剧发展及其形态的差异。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这一名称实在是名不符其实)。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

5、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

6、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

7、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

8、“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