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

ID:8153593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8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_第1页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_第2页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_第3页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_第4页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顺县深井坝至银杏王至雷坝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项目概况主线起点位于S210线K8+602处,与S210线平交,沿有利地形布线,由西向东经大洞、中华银杏王景点,长地、老雷冲,终点位于S209线雷坝处,与S209线平交;支线起点位于主线K3+680处,与主线平交,终点位于中华银杏王景点。其中,主线长8.364公里,支线长1.21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40km/h二级公路,路基宽21米。2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结论2.1产业政策相符性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年第5号《产业

2、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中鼓励类项目“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2、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2规划相符性结论本项目已纳入《贵州省省道网规划纲要(2011-2030)》、《长顺县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其建设符合地方路网规划。项目符合长顺县城市总体规划。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自然环境本项目位于长顺县境内,拟建场地主要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场区为以低中山、斜坡及溶蚀残丘、溶蚀洼地为主的典型喀斯特山地丘陵地貌。工程区内溶沟溶槽、峰林

3、、丘陵谷地等地貌类型存在,道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山地和发育规模大小不一剥蚀斜坡与沟槽。3.2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为长顺县。项目路线布设已充分考虑了沿线城镇发展规划。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矿产资源。3.3生态拟建公路主要经过长顺县。拟建工程K0~K4路段穿越重要生态敏感区有长顺杜鹃湖-白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一般景区杜鹃湖景区,区域内的特殊生态敏感区主要有长顺斗麻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距离本项目最近直线距离距离70km。⑴植物资源现状经现场调查,沿线植被中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和马尾松、白栎等

4、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分布最多。沿线裸岩和荒地附近以金茅、金发草、蕨类等为主的灌丛较为常见。评价范围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以及时令蔬菜等。评价区域的自然植被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2个植被型、6个群系。人工植被划分为两个类型,其中经济果木林类包括了2类,农田植被包括2类、2种作物类型。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不涉及生态公益林。⑵动物资源现状评价区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东洋界——VI华中区——VIB西部山地高原亚区——VIB2黔中山原丘陵省内。评价范围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较丰

5、富,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3目47科108种。⑶生态完整性所有植被中,以森林植被的平均净生产力最高。这表明水田在当地水热条件下自然生产力高,并在人们有效的生产管理中得到了最佳的发挥。自然植被中,森林植被的实际净生产力占生产力总量的40%,森林植被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面积最大,远大于其他几种植被类型,导致森林植被实际净生产力较高。3.4声环境⑴环境噪声现状沿线位于4a类区居民区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沿线位于2类区居民区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

6、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3.5水环境本项目不跨越水体。3.6大气环境项目沿线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两个监测点PM10和NO2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4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4.1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⑴生态影响拟建公路占用林地主要包括马尾松、细叶云南松、白栎等,生物量损失数量最大的为森林植被。影响主要表现为主线路基占地方面,而上述人工林作为用材林在沿线分布十分广泛,公路建设可能会占用较多该类林地,造成占用区域这些用材林生物量损失,可以通过异地补植等措施恢复

7、占用区域的林业结构;根据现场踏勘以及样方调查,上述占用林地中植物物种多为当地常见种,种类一般,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在建设过程中,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要及时向当地林业局报告,由业主单位出资请林业局组织专业单位移栽。由于公路建设前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生物量损失降至最低。公路沿线由于野生动物以蛙类、蛇类、雀形目鸟

8、类和小型兽类为主。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会迫使这些野生动物暂时离开施工区域。受现有人为活动的影响,沿线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且对人为活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公路建设和运营基本不会对沿线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跨越沟渠等桥梁建设对施工水域附近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随着水质恢复,水生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营运期对水生生物基本不造成影响。取土场和施工便道将使原地貌形态、地表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破坏,使其原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