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

ID:8154111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08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_第1页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_第2页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思乡怀国之情,品味关键词句。(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圈画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作者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兰花形象和标题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品味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教学方法朗读圈画、启发谈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同学们,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

2、的《静夜思》,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学生逐步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设置环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文本。一、导学1.高声自由读文章,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1.识记本课生字词。2.初读课文,概括本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明确预习目标。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二、检测1.作者及相关情况陈之藩,1925年生,科学家,散文家。河北

3、霸县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相互指正陈之藩: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的散文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风格极为突出。检测学生预习效果。32.字词读音、释义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坍塌嚼菜根可藉拙重群山万壑沁凉如水晨曦根着何处②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事情悲壮动人,令人歌颂悲泣。()高山深谷,风景优美。()诗意浓厚的样子。()凉意如水一般渗入。比喻极为清凉。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文章大意=人物+事件+结果(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散文代表作品有:《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等。tāntājiáojièzhuōhèqìnxīzhu

4、ó可感可泣群山万壑诗意盎然沁凉如水文章通过看花而引起作者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掌握作者及作品掌握字词感知内容三、探究探究(一)速度课文,回答问题:1.题目为“失根的兰花”,其中“根”指什么?“兰花”指什么?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文章第11段引用“郑思肖画兰”这一典故的作用是什么?3.“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不爱看”与“不敢看”矛盾吗?为什么?探究(二)陈之藩的这篇散文很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启迪。请高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用词的巧妙等不同方面来说。)学生先独立思

5、考,后合作交流,再代表回答回答。其他学生及时补充1.以“根”比喻故土、国家。“兰花”比喻作者本人。“失根的兰花”比喻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哀的处境。2.这段点明本文题目来自郑思肖画兰的故事。点明失根兰花的寓意,前后照应。3.不矛盾,无论看到与故乡不同的东西或者相同的东西都会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畅所欲言探究内容,理解主旨体会感情3四、点拨1.写法点拨:首尾呼应借物抒情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2.主旨文章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抒写了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之情。学生进一步加深感悟文章主旨的概括方法: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与敬佩之情等

6、,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培养感悟能力五、评价2.本文以“絮”和“萍”,来比喻自己的人生,想像一下人生还可以比作什么?①人生如戏,②人生如一张单程车票,③人生如书,④人生如棋,2.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给予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相互对改①人生如戏,扮演着自己的角色。②人生如一张单程车票,踏上就只能一直走下去,无法再回头。③人生如书,看人如看书。人的外表像是书的封面,人的内心世界不就是书的内容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用一支神笔,撰写着自己人生大书。④人生如棋,一盘棋,输赢乃兵家常事,赢了不必张狂,输了也该拿的起,放的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7、有个清楚的认识。检测学习效果巩固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学板书:失根的兰花思乡爱国借物抒情前后照应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