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

ID:8172891

大小: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09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_第1页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_第2页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_第3页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_第4页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张鸣【专题名称】美学【专题号】B7【复印期号】2009年03期【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8年12期第142~147页【英文标题】AResearchofContemporaryWomen-AestheticAlienation【作者简介】张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福州350007)【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审美出现向传统回归,而由于媒介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这种女性审美观念的异化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广泛。文章以为,重建平等的性别审美观念,必

2、须协调、平衡现实存在的各种冲突,建立平等的性别审美关系的媒介环境,这对给对现代女性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媒介文化/女性审美/异化当代女性审美异化探析张鸣【专题名称】美学【专题号】B7【复印期号】2009年03期【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8年12期第142~147页【英文标题】AResearchofContemporaryWomen-AestheticAlienation【作者简介】张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福州350007)【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

3、女性审美出现向传统回归,而由于媒介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这种女性审美观念的异化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广泛。文章以为,重建平等的性别审美观念,必须协调、平衡现实存在的各种冲突,建立平等的性别审美关系的媒介环境,这对给对现代女性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媒介文化/女性审美/异化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8)12-0142-06    女性审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女性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审美;二是指女性作为审美客体,以男性为主

4、体的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即性别审美。在性别审美活动中,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具有双重性,女性既是审美的客体,同时也是审美的主体。作为审美客体,女性是他者的审美对象;作为审美主体,女性具有自我审美以及对他者的审美。当代,在性别审美中,不论是作为审美主体还是审美客体,女性审美观念均陷入一个回归传统的现象,在审美观念的时尚化趋向中,女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凸显其“被看”的文化身份。本文即由此展开对当代女性审美意识异化的讨论。    一    女性审美意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审美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必然受到

5、社会经济、文化态势的影响。与国内许多学科的发展历程相似,我国女性审美观念的演变,也同样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五四时期,建国后到文革结束,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五四运动之前,女性审美观念基本上以传统文化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精髓的一种男权文化,在男权文化下,女性没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甚至没有独立人格,形成独特的两性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夫为妻纲,夫尊妻卑,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最。对女性有种种的规范制约,在汉代形成系统化,有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之后愈

6、演愈烈,宋明理学的出现使之达到顶点。女性的角色定位是家务劳作,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在社会关系中,女性的地位是依靠男性而得,有“夫荣妻贵”、“母以子贵”等;在社会价值上,女性是“物化”的存在,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等等,供男性取舍;在审美定位上,注重女性的道德伦理美,重“妇德”“妇容”、不重“才”,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男才女貌”等。强调“柔弱美”。①“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女诫》“敬慎”篇),这种审美观念导致对女性身体的摧残,如缠足之流行、西施之

7、病态美、楚王所好之细腰,都是迎合了男性的审美需要。形成女性作为审美对象的特点:柔弱性、顺从性、依附性,与女性的弱者、附庸的社会定位相适应。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其审美主体是男性社会,女性美是以男性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为评价标准。即使历代进入政治权力范畴的女性,如吕后、武后、慈禧等,仍要用男权规范来要求女性。说明男性规范之根深蒂固,女性要统治社会,也必须借助、遵循此规范。    五四运动后,两方新观念的传入,引发了国内女性意识的张扬,反封建礼教的斗争使得女性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男

8、女平等、追求女子独立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②但当时整个外部环境还不具备接受这种转变的条件,女性争取到爱情婚姻自由,但却没有生存的土壤。鲁迅小说《伤逝》中女主人公婚姻的悲剧即反映了这种状况。    建国后,进入女性审美观念的现代演绎。包含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到文革结束,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中国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女性意识的张扬在残酷的社会环境里不断遭到打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