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ID:8186416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9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_第1页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_第2页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_第3页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_第4页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_第5页
资源描述: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观四百论讲记 7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人于无益亲,岂非特应离。颂文直解贪欲不是自己的亲友,但是因为伪装得和亲友一样,所以你对贪欲不会产生畏惧。人们对于无有利益而有害的虚假亲友,难道不是应特别远离的吗?释义这个偈颂指出了贪欲具有欺骗性。贪欲与有漏乐受相应,这让人们以为贪欲对自己有利,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就让贪欲轻松地混进了心相续,就像一个怨敌假扮成亲友,轻松地混入到了亲友中间一样。之后贪欲不断地膨胀,并驱使身、口,为所欲为,造下了很多恶业,对清净修法的命根带来了很大损害。等人们醒悟过来,知道真相的时候,往往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

2、步了。这个偈颂也间接指出了嗔恚与愚痴的特点。嗔恚与苦受相应,人们会明显感受到嗔恚带来的难受、痛苦,所以人们自然会把心中的嗔恚当作怨敌一样。而愚痴是与不苦不乐的舍受相应,所以愚痴就像一个陌生人,既没有像嗔恚那样让人警觉,也不会像贪欲那样使人蒙蔽。一个修行人,对于贪嗔痴三毒,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予以断除。其中尤其对于贪欲,更需要加倍地警惕,在它蠢蠢欲动的时候,就要提起正知正念,马上进行对治,在它萌芽状态就断除干净。中观四百论讲记 7在了知烦恼的相后,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了知对治烦恼的方便。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颂文

3、直解贪欲有从前世反复串习过的同类因中生起的,也有从此世才偶尔接触到的境缘中产生的。从缘所生起的贪欲,容易以对治法进行纠治,而除此之外从因所生起的贪欲,并不容易断除,所以应当一心专注特别精进地进行对治。释义贪欲从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前世串习成熟后,今世形成了强大的等流习气的,比如男女之间的贪爱等等。佛经里说,鸽子的贪欲很重,因为鸽子是贪欲重的众生投胎的缘故。因此如果对男女的贪爱不去对治,下辈子就很有可能去做鸽子等的恶道众生了。另一种只是从今世的境缘中生起的,比如因为交往了恶友而沾染的不良嗜好,以及对电脑、手机等新潮的高科技产品等

4、的喜好,这一类的贪欲习气比较弱,相对容易断除,就像三根木棒搭成的三脚架子,只要其中一根倒下,其他两根也就立不住了。从这个偈颂中可以知道,那些根深蒂固的贪欲,如果产生了,必定是来势汹汹,所以对它们尤其要保持高度警惕,特别精勤去对治,不让它们有生起的机会。中观四百论讲记 7真正能摧毁自己的怨敌,就是自己内心的贪欲。一个不能控制贪欲的人,一定会带给自己今生、来世无穷无尽的苦难。这样正确的认识之后,就要很精进、极力地控制贪欲。所以修法的智者对待五欲六尘等的态度是控制而根本不是放任,就像防贼一样看住它。自觉地管束自己的五根或身口意三门,这是至关

5、重要的。对于修行者来讲,像这样提起正知正念,断除贪欲烦恼,是修行的重中之重。嗔恚极坚固,定恶作大罪,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颂文直解嗔恚极为坚固,而且必定是不善的恶法,会使人作五无间罪等重大的罪业。能随时随地了知烦恼的各种体相,以及断除烦恼的方便等的差别,就能彻底断尽烦恼。释义人生起了嗔恚,就很不容易释怀。某人伤害自己的一句话,几十年后仍可能记忆犹新。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怨仇,也都很难化解,非常坚固。而且嗔恚绝对是不善的大罪业,会烧毁自他的心相续,害人又害己,甚至会造下极其深重的五无间罪等重罪。“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是针

6、对整个“明障治对应之差别”的偈颂而作的总结。意思是说,这以上阐述了烦恼的不同体相以及断除烦恼的方便,对于这些差别相,应该辨别清楚,并时时牢记,这样就能成功对治烦恼,直至将烦恼彻底断尽。中观四百论讲记 7戊三、分说断三毒之法分三: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己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分二:一、明所断痴心遍住;二、明能断缘起真性。庚一、明所断痴心遍住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颂文直解就如身根无差别周遍于全身一样,愚痴也无差别地周遍于一切境。眼等根仅依于身根生起,同样,一切烦

7、恼也依于愚痴而生起。是故一切烦恼,由断除愚痴,而将会随断。释义这个偈颂是通过一个譬喻,来说明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愚痴。身根与眼等其余的根,是周遍的关系,愚痴与一切烦恼也正是这样的关系。世间众生以愚痴,将缘起自性空耽著为实有,这种耽著,遍于一切的烦恼。也就是,以愚痴遍计出了自性,并对于自性增益出了悦意及不悦意后,形成了烦恼。所以,愚痴是烦恼的根本,如果修习了缘起生,见到了自性为空,那么一切烦恼就失去了存在之基,必然也随之全部断除。就像一棵毒树的树根被砍断后,带着毒汁的枝叶也就随之而枯萎、消亡。中观四百论讲记 7总的来说,一切所断的烦恼障和

8、所知障的根本是愚痴,分别而言,实执补特迦罗的这部分愚痴;是烦恼障的根本,实执法的这部分愚痴,是所知障的根本,这是各大经论的密意所在。庚二、明能断缘起真性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难词释义彼语:缘起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