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ID:8252195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13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_第1页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_第2页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_第3页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_第4页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是目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应明确和注意的问题作一浅析,以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关键词:后浇带;裂缝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

2、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1、后浇带的概念: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9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

3、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2、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地基不均匀差异沉降者,称为沉降后浇带,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为解决和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主要应用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的,称为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温度后浇带。后浇带作为大型混凝土和高层建筑的伸缩、沉降处理措

4、施已得到普遍使用。后浇带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事前确定,根据不同的地基承载力、不同结构构造来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3、后浇带的设计:3.1后浇带的设计原则9后浇带的设计原则可称为“先放后抗、放、抗结合”。设置后浇带的目的是取代传统的伸缩缝和沉降缝,温度应力是影响混凝土伸缩的主要因素。而工程结构长度又是影响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只在一定范围内对温度应力影响较显著。为削减温度应力,取消伸缩缝,可把总温差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内,把结构分段,设置后浇带使混凝土在早期自由

5、收缩,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将该过程称为“放”。在施工后期,将其浇成整体,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将该过程称为“抗”。这就是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伸缩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性伸缩缝的目的。同理,在施工第一阶段设后浇带使主楼与裙房、车库之间自由沉降,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基本稳定,第二阶段将其浇成整体抵抗各部位沉降产生的混凝土剪力,避免裂缝3.2影响因素:3.2.1后浇带的间距与封闭时间有关系。若封闭时间过早,留设过密的后浇带并无必要。3.2.2后浇带的间距

6、还距,同时,应尽可能与混凝土的收缩量、支承结构的抗侧刚度有关。在抗侧刚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加密后浇带间采用收缩量小的混凝土配合比。3.2.3对于钢筋贯穿的后浇带,后浇带宽度越大,混凝土收缩在钢筋中产生的钢筋应力越小。3.2.4后浇带封闭时间越晚,后浇带所能释放的收缩应力越大,实际工程中应结合结构形式和工期安排,选择合理时机,尽可能晚封闭后浇带。93.3设计依据:3.3.1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

7、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3.3.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3.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

8、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3.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93.3.5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