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

ID:8256643

大小:1.80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3-13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1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2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3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4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5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6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7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8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9页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刺血疗法的临床价值及应用1目录一、刺络疗法追根溯源二、络脉含义及此穴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功用2.1络脉含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2.2刺络疗法的功效、适应症三、病例展示四、展望2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一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的记载即用砭石刺破八髎以治疗疝气。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

2、刺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一、刺络放血疗法追根溯源34《汉书·苏武传》曾有这样的记载“……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整。凿地为坎,置温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也就是说,卫律的医生在坎火的辅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苏武的呼吸在半日内恢复到正常。这种放血疗法极像后世刘涓子所说的水角或水银角血法。晋·葛洪《肘后方》载以“针角”之法治病。南北朝《小品方》载“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5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范围

3、更加广泛,理论也日臻完善,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用手指或铍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粘膜弄破使之出血”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6金元时期,随着医学争鸣之风的兴起,刺血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虽不专攻针灸,但对刺血疗法的运用颇有心得。据《儒门事亲》记载,张从正曾身患目疾,或肿或翁,休止无时。

4、后用被针针刺攒竹、丝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约两升许,三日后平复如故,从此张从正对刺血疗法不仅在理论上潜心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刺血诊疗方法。张从正认为刺血不仅可发汗,而且可以补虚。在治疗时,不仅刺血部位多,针刺次数多,而且出血量大。他在《儒门事亲》中记述的针刺医案凡30余例,几乎都是刺血疗法的验例。脾胃学派的代表李东垣对刺血疗法也很精通,其门人罗天益在其代表著作《卫生宝鉴》中,也收集了不少刺血疗法的经验。7明清医家善刺络放血者,也不乏名家,如杨继洲、叶天士、赵学敏等皆擅刺血。

5、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详细记述了针刺放血的穴位及针刺放血治疗重症、急症的经验。清代医家郭志邃所著《痞胀玉衡》堪称刺血治疗急症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深。民国期间由于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针灸学受到了面临被消灭的危险,但是由于中医药她独具的可靠疗效被人们认可而存活了下来,刺络放血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临床上广泛的应用。8新中国建立后刺血疗法发展快速,刺络放血疗法的专著有《刺血疗法》、刺血医镜》、《放血疗法》、《民间简易疗法刺血》、《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王正本刺血》、和国外的一些刺络放血书籍如韩国《心天泻血疗法》

6、、日本《图说刺络治疗》等等。使刺血疗法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92.1络脉的含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2.1.1络脉的含义刺络疗法的作用与针灸疗法一样,仍然离不开中医“经络学说”和“气血学说”的理论依据。络者,络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中横而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血脉的分支部分,脉络在《灵枢》也称为“血络”。狭义的络仅只经络的络脉部分。刺络放血所涉及的络是广义之络。《内经》首次论述了络脉与络病,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络脉含义及刺血疗

7、法的作用机制和功用10《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经络”概念,“络”字有网络之义,古亦称“落”。古代医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将水利学中的“经落”概念引入中医学领域。《灵枢·邪客》记载:“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内经》“经络”之“络”乃指从经脉主干支横别出,逐级细化,遍布全身的络脉,即《灵枢·脉度》所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内经》把直接从经脉分出的络脉称为十五别络或大络,把最细小的络脉称为孙络

8、,分布于体表的称为浮络。《内经》记载了络脉的循行和分布规律,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象树枝样逐层细化,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结构。《灵枢·经脉》曰:“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指出经脉是直行于分肉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直接从经脉分支的大络称作“十五别络”,从别络逐层细分化直至孙络,形成布散于全身的络脉系统。12十五别络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分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