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

ID:8259305

大小:7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1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_第1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_第2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_第3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_第4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稿件版式要求请您在向本刊投出稿件前,对照本要求修订文稿。为直观起见,在本要求的最后设有范例。英文来稿必须包括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名和单位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中文标题、中文作者名和单位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等部分,并建议按此顺序书写。1.文章标题英文标题一般在10个实词以内,最多不超过15个实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2.作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编;如有多名作者,在每一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标出与作者

2、单位相对应的序号,如:CHUNYu1,DONGXiao-xue2(1.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2.SchoolofMechatronic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

3、拼音,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如:ZHANGYing-hui。单位名的英译名应为完整的、正规的名称,一般不用缩写。于文章首页地脚处注明通讯作者职称、学位、E-mail地址等。3.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于篇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标准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4.摘要英文摘要一般为150-180个实词,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应基本一致。其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禁用“本文”、“作者”、“Thispa

4、per”等作主语。详见“科技期刊文章摘要的写作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6.中图分类号请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7.正文正文篇幅一般希望控制在成书5页(记空格,图表占位)以内。内容力求有创新,论证严谨,语句通顺,文字精炼。8.文中正体、斜体、黑体字符的用法:⑴斜体。变量名称用斜体单字母表示;下标若是由变量转化来的则用斜体;坐标轴(如x,y)和变量(如i,j)用斜体。⑵正体。下标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单位、

5、词头用正体,如nm,pF等;几个特殊常量用正体,如e,i,π等。⑶黑体。矩阵、矢量名称用黑体表示。9.图形要求图中所有线条、文字必须用黑色绘制;用线形或标识符区分;不得有背景;图中线条须清晰、均匀,刻度线向内侧画,并且间隔应均匀;图中坐标线粗0.5磅,曲线宽度为坐标线宽度的3倍;10.表格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头中使用物理量符号/单位,如下例:x/cmI/mAv/(m·s-1)h/mp/MPa10302.5411011.参考文献来稿引用他人观点与材料,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

6、文中须在引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中文参考文献必须列出相应的英文,并在后面加注“(inChinese)”。引文作者姓名均为姓前名后,最多标3名,余下用“etal.”代表。著录格式为:(按不同析出物分类说明)[连续出版物]主要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主要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译著]主要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主要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

7、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科技报告]主要作者.题名,报告代码及编号[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古籍]作者.篇名,书名[M].版本.公元年历(出版朝代年号):起止页码.[报纸]作者名.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http://……….[专利]申请者.专利名:专利国名:专利号[P].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准起草人.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年份.投稿模拟样本Newima

8、gingspectrometricmethodforrotaryobjectCHUNYu1,DONGXiao-xue2(1.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2.SchoolofMechatronic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