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

ID:8260364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4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_第1页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_第2页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_第3页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低应变法8.1适用范围8.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8.1.2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8.2仪器设备8.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8.2.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8.3现场检测8.3.1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款的规定。2桩头的材质、强

2、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8.3.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3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4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5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8.3.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

3、,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2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3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44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5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6稳态激振应在每一个设定频率下获得稳定响应信号,并应根据桩径、桩长及桩周土约束情况调整激振力大小。8.3.4信号

4、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2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3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8.4.1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Æ=nimcn11c(8.4.1-2)TLi.=2000c(8.4.1-3)cfLi.

5、•=2式中c——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mc——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且immiccc/-≤5%——测点下桩长(m);L.——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T.——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fn——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2当无法按上款确定时,波速平均值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其他桩基工程的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种和强度等级综合确定。8.4.2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txx•.•=20001(8.4.2-1)fcx¡ä.•=2式中——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x4.—

6、—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xt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值替代;m.——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f¡ä8.4.3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本规范表3.5.1的规定和表8.4.3所列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8.4.4对于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时域信号分析时应区分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一次反射,或扩径突变处的二次反射,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定受检桩的完整性类别。必要时,可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助

7、判定桩身完整性或借助实测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8.4.5对于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8.4.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判定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2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8.4.7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表8.4.3桩身完整性判断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Ⅰ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由桩底反射波,柱底接诊缝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Lcf2/¡Ö.Ⅱ2L/c时刻前出现轻

8、微缺陷反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