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

ID:8262645

大小:399.5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3-14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1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2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3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4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肌电图的临床应用神经电生理学脑电图学肌电图学脑诱发电位学针电极肌电图(EMG)◆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能的一种手段,是临床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部分。注意:◆原则上应避开对刚做过肌电图的肌肉行肌肉活检。◆测定血中肌酶谱最好在肌电图测定之前进行。1、插入电位◆肌肉纤维化、严重肌萎缩时,插入电位减少或缺如。◆失神经和炎症时,插入电位延长。2、静息状态(SPONT)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波、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放电等。◆束颤波与复合性重复放电可伴有肉眼可见的肌肉抽动,但纤颤电位与正锐波不可见肌肉抽动现象。纤颤电位与正锐波常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但是也可见于各种原

2、发性肌病。一般在神经损伤后2~3周才发现。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可以根据自发电位的分布来帮助定位判断,判断损伤部位是在脊髓、神经根、神经丛,还是在周围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在6周~3个月后,也可见自发电位,但肌电图检测的其他指标均正常。注意废用性萎缩的肌肉中从未发现自发电位。束颤电位指自发的肌肉抽动,为一组运动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肌纤维自发放电所致。典型的束颤电位常在前角细胞病变时出现。但是在神经根病、嵌压性神经病以及正常人都有发现。束颤电位本身不能确定为异常,只有同时发现纤颤电位与正锐波才能肯定有病理意义。而且束颤电位也不能定位,即使在病理情况下,前角细胞至周围神经通路上

3、的任何部位病变均可出现束颤电位。3、运动单位电位(MUP)◆用来区分肌源性与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增大。◆肌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减少。◆与遗传性肌病不同,肌炎或代谢性肌病的电生理改变是可以恢复的。运动单位电位(MUP)◆多相波增多在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均可见。它反映一个MU的肌纤维放电的不同步性的指标。4、募集型(IP)◆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单纯相多见,但峰值电位可以>10mv或<1mv。◆肌病干扰相或混合相,但1mv<峰值电位<2mv。神经电图检测1,神经传导速度2,F波3,瞬目反射4,H反射5,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

4、是检测动作电位在最粗大,传导最快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正常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特点:下肢比上肢慢。远段比近段慢。运动比感觉慢。冬季比夏季慢。运动神经:上肢》52m/s,下肢》42m/s。感觉神经:上肢》54m/s,下肢》45m/s。神经传导速度◆脱髓鞘病变:NCV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运动和/或感觉神经);◆轴索病变:运动和/或感觉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F波◆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激后,引出一个大的顺行传导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称为M波。随后又出现一个小的肌肉反应电位,称为F波。◆特别是对运动神经近端段的功能测定有重要意义。瞬目反射◆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

5、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刺激侧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引出的晚反射。◆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反射◆用电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先于M波引出的低阈值的反应波,称为H反射。这是通过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引出。◆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而在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检测锥体束功能,提供病变的损害程度。主要观察指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各波潜伏期和波幅皮层阈值:测定皮层的兴奋性。临床应用: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颈椎病性脊

6、髓病,运动神经元病。定量感觉测定(QST)一、检测C类无髓鞘神经纤维功能皮肤对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的感受温度(ºC)二、检测A类髓鞘神经纤维功能皮肤对振动觉的感受强度(微米/秒)临床应用糖尿病,亚急性联合变性,肩手综合症,药物性中毒,神经康复评价。肌电图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电生理表现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周围神经病肌源性疾病锥体外系疾病一、脊髓前角细胞疾病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注:神经源性损害: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位(纤颤波、正锐波)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宽时限、高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增多2、神经传导速度(NCV)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感觉:SCV

7、正常二、周围神经病1、轴突病变为主EMG:神经源性损害NCV:正常2、脱髓鞘病变为主EMG:基本正常NCV:MCV和SCV均减慢三、肌源性疾病1、EMG:肌源性损害和或病理性干扰相注:肌源性损害:MUP:短时限,低波幅,多相波增多。注:病理性干扰相:峰值电位在1~2mv的干扰相2、NCV:正常注:如果合并神经炎时,MCV和或SCV减慢。四、锥体外系疾病异常或病理性震颤:4~7HZ群放电位。生理性震颤:8~13HZ群放电位。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RNS用于研究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低频为1~5HZ正常人的波幅递减大于-9%◆高频为10~20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