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

ID:826499

大小:591.52 KB

页数:236页

时间:2017-09-09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_第1页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_第2页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_第3页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_第4页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绪论绪言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5月的一天,刚刚于上个月过完60岁生日的清圣祖康熙大帝,端坐在金銮宝殿之上,开始临朝理事。他首先把主管田粮户册的户部尚书、四川遂宁人张鹏翮(he,音"和")宣进殿来,询问有关四川大移民的事情。原来,上个月康熙大帝在接见各省老人祝寿团时,已同一位来自四川的87岁长者、张鹏翮的父亲张娘有过接触。他从这次接触中了解到,当时各省移民响应朝廷的诏谕,源源不断地涌进四川,大事垦荒种地,使得"四川之荒田,已尽开垦"。由此,他决定就四大移民起因背景等问题,诏问张鹏翮。于是,一段关乎

2、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君臣诏对就这样开场了。康熙帝首先问:"明末时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惨,四川人曾有记其事之书籍否?"张鹏翮奏:"无有记其事者。"康熙接着说:"尔父今年八十有七,以张献忠入川时计,约已十七八岁,必有确然见闻之处,尔问明缮折进呈。"这段对话,虽然一问一答,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富于史料价值,故被收录在《清朝实录》里面。这次宠遇,使张氏家族满门生辉,同时此事也被保存在遂宁《张氏族谱》之中。不久,张鹏翮遵旨,根据其父张煨的口述,由他缮疏上闻,总算向康熙帝交了一份答卷。至于是否令皇上满意,不得而知。不过,他的父亲张娘却从这次人京觐见和诏对中受到了启发,是

3、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这段大移民起因的背景,以填补这段历史空白的时候了。后来,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果然写出了一本名叫《烬余录》的书。该书以他的生平见闻为依据,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一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记述了明末清初80余年自己在四川的所见所闻。其中,对康熙皇帝所特别关心的张献忠据蜀时期的情况,记载得尤为详尽。.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根据《烬余录》可以知道,张氏家族从明朝起,即由湖北麻城迁居遂宁,300年间,族姓繁盛,计十三房,人口凡万余人。但是经过明末四川大乱之后,该族仅存"三世一宅,童仆百余人"。及至清初,四又遭浩劫,居

4、民死伤无数,于是,"蜀民至是殆尽矣"。《烬余录》还对清初人口殆尽的原因作了如实的分析:"今统以十分而计之:其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指活跃于川东的农民军)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又二,其一则死于病也。"在他看来,真正死于张献忠之手的,仅占四川的30%,加上死于摇黄十三家农民军之手的,也仅占四川人口的一半。其余一半人口的死亡,则与张献忠和摇黄十三家无关,他们是被随之而来的战乱、天灾、饥荒和病魔夺去生命的。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占领四川,对全川人口再作统计时,在册的人口总数仅仅50万~60万。鉴于人少地多,田土大量荒芜,社会

5、亟待恢复的实际,朝廷不得不决定从外省招募人民,自愿人川屯垦。于是,继元末明初之后,四川又一次掀起了移民运动的高潮,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迁徙运动的来历。"湖广"是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起源于元,固定于明。清沿元明旧制,设湖广行省,辖境为今湖南、湖北二省范围。"湖广填四川"一词正式见诸文字,最早出自清道光进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1794~1857)的笔下。他在《湖广水利论》一文中写道:"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人楚,楚人人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湖广填四川"原本是流行于明代民间

6、的一句民谣,它生动记录了明初以来湖广人民大量移居四川的社会现象。魏源借用它来描写清代前期大量外省移民迁川的潮流,居然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经他记下的这句民谣,竟然会在日后的四川、重庆,乃至于在全国学术界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研究清初四川大移民的热潮。自从张煨撰写《烬余录》开始,四川一些文化人抓住时机,陆续撰写、出版了有如《蜀碧》、《蜀警录》、《蜀龟鉴》、《蜀破镜》、《荒书》等一系列书籍,填补了当初四川人"无有记其事"的空白。这些书虽然并非直接针对"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而写,但却也从历史背景上解释了造成这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的起因。不过,由于受

7、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他们大多把责任推给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其结论无不在说这是由于"张献忠剿四"造成的。大迁徙_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解放后,新时代的史学工作者针锋相对撰写了许多著述,为推进这一课题的研究,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率先撰写了《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的学术专著,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主持召开了"张献忠在四川"学术研讨会,并开辟专栏推进这一问题的讨论,对推进"湖广填四川"研究工作的起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其后,到了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之初,四学界又出

8、版了许多地方史专著,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到这段历史。例如,孙晓芬的《清前期的移民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