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

ID:8267220

大小:48.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15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_第1页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_第2页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意识和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湛江赤坎中公教育背景链接中国游客的公共意识不强全球“闻名”。在全球游客形象评选中,日本游客获得第一名,中国游客位居倒数第三。调查称:中国游客普遍给人“不守规矩、文明素质差”的印象。其中“罪状”,除了乱吐痰、爱在公共场所脱鞋袜等行为外,其中一条就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著名作家余秋雨曾撰文写道:“我们除记住中华文化的一系列优点外,也不要忘记它的诸多缺憾。中华文化不在乎公共空间,大家都在责备我们的同胞有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毛病,这些毛病看似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对公共空间的漠视。”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

2、影响,我国国民的公共理性精神普遍缺乏。早在20世纪上半叶,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大师就曾对民族精神中整体的“公共精神”维度之稀缺、国民公德心之缺乏、公共人格之萎缩等问题作过犀利的批判和解剖。在现阶段,人们的公民意识还很淡薄。愿意享受权利但逃避承担义务的情况还屡见不鲜。公共精神的缺失是一个困扰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深度解析[权威论述]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习近平要坚持“两手

3、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习近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李克强[公共精神的内涵]所谓公共精神,是指公民具有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第一,公共精神作为公民美德,本质上是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在行为和性格上的体现

4、。公民的公共责任体现在公民与国家、政府、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公民社会以及与其他公民的关系之中。以公共责任意识为实质内容的公共精神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首先,它体现为公民尊重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并与政府合作的精神态度,其中包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合理监督政府行政的精神态度;其次,它体现为公民自觉关怀与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财物等公共利益的态度与情怀;其三,它体现为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理解、尊重、包容他人并与他人平等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气度和行为取向。这三者都源于公民对公民角色的

5、公共性本质及其责任和价值诉求的理解、认同与把握,是公民通过学习修养和自治实践获得“公共性”本质的道德表现。湛江赤坎中公教育第二,公民具有公共精神,意味着公民对个体自然性和私人界限的超越,意味着公民个人与社会共同体(即“公共”)取得了一致。因此,公共精神作为公民美德具有崇高性。由于公共精神并不是人的自然禀性,因此,它不可能建立在私人生活经验和自然情感的基础之上,而只能建立于公共生活经验和公共理性的基础之上。公共生活经验使之体认和发现个人与共同体的关联,进而形成有关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的公共认知、公共

6、理念和公共智慧(即公共理性)。这种公共理性驱动和引导下的公共生活,又使人产生稳定的公共情怀,从而形成公共精神。可以说,公民公共精神是基于公共理性而产生和形成的。没有公共理性的支撑与引导,就不会有稳定而健全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共理性的产物,也是公共理性转化为公共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结果。公共精神本质上是理性化的道德态度与道德情怀,是一种理性精神。这是它作为公共美德区别于“私德”或“自然道德”的一个重要特质。正因为如此,公民具有公共精神才被视为公民个人在智能和情感上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公共精

7、神的意义]第一,公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了“中国梦”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概括的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对公共精神的追求;而这种对公共精神的追求,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形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以促进实现全社会的团结、和谐。一句话,公共精神是“中国梦”实现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二,公共精神的塑造是中国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中国梦”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进

8、步。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其内涵是培养人、完善人,不断提升人格和道德,这里面具有深刻的公共精神内涵。譬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共精神的内核。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我国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任务。因此,对教师队伍和学生公共精神的塑造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性要求,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任务。基于此,要特别强化人格提升型教育,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既包括掌握科技知识也包括完善人格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能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的“公共性人才”——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才能,也要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