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

ID:8275787

大小:32.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16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_第1页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_第2页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_第3页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_第4页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  60年的栉风沐雨,承载着60年的林业辉煌。60年来,**区认真贯彻党的林业方针政策,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通过落实产业政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全面开展工程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全区林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走上了保护、发展、利用的轨道,造林绿化质量提升,经济林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资源保护有效到位。 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60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逐步走上了森林面积与蓄积“

2、双增长”的轨道。80年代初,**区宜林荒山荒地10万余亩,为加快绿化步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政策,**区掀起了以绿化红旗岭为主体的“绿化**,造福**”的科技造林热潮。经过几年的努力,营造落叶松、樟子松、刺槐5.5万亩,昔日的荒芜已被绿色覆盖,红旗岭也以妩媚亮丽的姿容展现在人们面前。东南山区的群众激动的说:“红旗岭的绿色是**林业人用双腿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绿色背后是林业人血汗的支撑啊!” 林业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装扮绿色山川富民林业先行  60年的栉风沐雨,承载着60年的林业辉煌。60年来,**区认真贯彻党的林业方针政策

3、,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通过落实产业政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全面开展工程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全区林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走上了保护、发展、利用的轨道,造林绿化质量提升,经济林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资源保护有效到位。 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60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逐步走上了森林面积与蓄积“双增长”的轨道。80年代初,**区宜林荒山荒地10万余亩,为加快绿化步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

4、任制的林业“三定”政策,**区掀起了以绿化红旗岭为主体的“绿化**,造福**”的科技造林热潮。经过几年的努力,营造落叶松、樟子松、刺槐5.5万亩,昔日的荒芜已被绿色覆盖,红旗岭也以妩媚亮丽的姿容展现在人们面前。东南山区的群众激动的说:“红旗岭的绿色是**林业人用双腿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绿色背后是林业人血汗的支撑啊!”   从1991年开始,根据市政府制定的“3-5-8”造林绿化规划,**区利用山场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全面综合立体开发东南山区,实行以林果业为龙头,林果、林农、林牧、林菜、林药相结合;山上、山下、庭院,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建立长、中、短效益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10年间

5、,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3%,平原地区乡街平均达到10%以上,利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万亩,栽植果树3.5万亩,老果园改造0.5万亩,种植中草药0.6万亩,幼林抚育4万亩。“3-5-8”造林绿化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使山区沉睡的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农民走上了振兴富裕之路。   “绿色村庄”活动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现村屯街路绿化,发展庭院经济林,利用荒山、荒地造林是**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绿色村庄”活动,到XX年已完成了60个达标村,栽植各种树木一百余万株,村屯绿化实现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 林业产

6、业不断发展壮大   60年来,全区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了林果、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   林果产业特色鲜明。希望在山,富裕在林,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变东南山区贫困落后面貌,80年代中期**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长抓林果、短抓五鲜、科技进山、开发庭院”16字方针,一个长抓林果,就使近万亩苹果梨老果园焕发了生机,沙地沟大杏铺就了致富路,柞蚕场、野生榛子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林果生产展示出了蓬勃的生机。进入新世纪,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带四区”建设总体设想,重点完成了上河湾村千亩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浑河站西街道万亩葡萄生产基地、金家湾村百亩日光温

7、室葡萄、英达街道后陵村500亩优质梨基地、桃仙机场高速公路两侧300亩银杏园的建设。XX年,**区寒富苹果栽培面积1.1万亩,沙地沟大杏5000亩,苹果梨9000亩。寒富苹果的迅猛发展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寒富之乡”,有力地推进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全区有60个村栽培了寒富苹果,占全区118个行政村的50.8%。XX年总产量达到1500吨,创产值450万元,使2000个农户受益。   90年代中后期,区林业部门充分挖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