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

ID:8318649

大小:2.02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3-19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连杆零件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1绪论32零件图分析42.1零件图的结构分析4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43毛坯的确定54制定工艺方案55设备的选择65.1选择机床65.2夹具的选择85.3刀具的选择95.3.1刀具尺寸的选择95.3.2刀具材料的选择115.3.3确定刀具125.4量具的确定126定位基准的选择137冷却液的选择138切削用量选择148.1背吃刀量的确定158.2主轴转速的确定158.3切削速度的确定179起刀进刀和退刀有关的工艺问题的处理189.1起始平面、返回平面、进刀平面、安全平面的确定189.1.1起始平面1

2、89.1.2返回平面189.1.3进刀平面189.1.4退刀平面189.1.5安全平面189.2程序起始点、返回点和切入切出点的确定199.2.1程序起始点、返回点199.2.2切入、切出点选择的原则1910编写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011制定工序卡片2211.1备料工序卡片2211.2铣夹持面的工序卡片2311.3铣上平面工序卡片246011.4铣外轮廓工序卡片2511.5零件加工工序卡片2611.6翻面铣底面工序卡片2812走刀路线图2913程序编制33毕业设计总结61致谢62参考文献63601绪论世界

3、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速度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复杂形状的零件越来越多,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产品研制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制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与复杂形状零件的高速高质量加工要求。因此,近几十年来

4、,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能有效解决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变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应用,它包括了我在本学院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了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本说明书巩固了自己以前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602零件图分析图2-1连杆零件铣削加工零件图2.1零件图的结构分析连杆零件的毛坯材料为铸造铝合金,毛坯尺寸为180mm×100mm×30mm,根据

5、零件图形、形状、尺寸分析及毛坯分析。该零件主要由平面、轮廓、凸台、球形凹槽、圆弧及拔模角等构成。形状比较复杂,其零件加工工序较多。为保证其零件精度,定位非常关键,经过分析可采用两次定位加工完成,按照基准面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面后孔的原则依次加工。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连杆零件的加工精度等级为IT9级,未注加工精度等级为IT12级。表面粗糙度上平面一般为Ra1.6um,球形凹槽及型腔为Ra3.2um,其余为Ra6.3um。加工定位好才能达到其要求,加工时如果装夹不当极容易产生振荡,所以装夹

6、、定位是加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603毛坯的确定连杆零件图的毛坯采用铸造铝合金,毛坯的形状和尺寸越接近成品零件越好,材料消耗就越少,机械加工的劳动质量也就越少,因此,就会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毛坯的制造成本却提高了。所以,确定毛坯要从机械加工和毛坯制造两方面综合考虑,以求得最佳效果。所以连杆零件采用180mm×100mm×30mm的毛坯尺寸进行加工,由于该件是铸造件,须考虑用到砂型误差、收缩量及金属液体流动性差不能充满型腔等造成余量不均匀,此外,毛坯的扭曲变形量的不同地方造成余量不充分,不

7、稳定,因此,要采用数控铣削加工,其加工面均有充分的余量。分析毛坯加工中与加工后的变形程度,如对于厚铝合金板,经淬火时效后很容易在加工中与加工后变形。考虑是否采用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是对零件加工变形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该零件采用分层加工。4制定工艺方案根据零件图样分析,制定以下加工工艺方案,选取最佳一种,(即加工工时最短,且又能保证质量)下面分析三套加工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下料→铣3mm夹持面→粗铣上平面→精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精铣外轮廓→粗铣40凸台→精铣40凸台→粗铣80凸台→精铣80凸台

8、→粗铣20球形凹槽→精铣20球形凹槽→粗铣50球形凹槽→精铣50球形凹槽→粗铣方型腔→精铣方型腔→粗铣圆角→精铣圆角→粗铣拔模角→精铣拔模角→翻面装夹→粗铣底面→精铣底面→去毛刺→整理。方案二:下料→铣3mm夹持面→粗铣上平面→精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精铣外轮廓→粗铣两个凸台→精铣两个凸台→粗铣20球形凹槽→精铣20球形凹槽→粗铣50球形凹槽→精铣50球形凹槽→粗铣方型腔→精铣方型腔→粗铣圆角→精铣圆角→粗铣拔模角→精铣拔模角→翻面装夹→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