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

ID:8323690

大小:2.7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3-19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_第1页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_第2页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_第3页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_第4页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夹河煤矿1.5mta新井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目录一般部分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1.1交通地理位置11.1.2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11.1.3矿区的气候条件21.1.4地震21.2井田地质特征21.2.1地层21.2.2井田的地质构造31.2.3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31.3煤层特征31.3.1煤层埋藏条件31.3.2煤层群的层数31.3.3煤层的围岩性质31.3.4煤的特征32井田境界和储量32.1井田境界32.2矿井工业储量32.2.1储量计算基础32.2.2井田地质勘探32.2.3储量等级的圈定32.2.4工业储量的计算32.3矿井可

2、采储量3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32.3.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32.3.3矿井可采储量3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3.1矿井工作制度3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3.2.1确定依据3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3.2.3矿井服务年限33.2.4井型校核34井田开拓3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34.1.1井硐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34.1.2工业场地位置、形状和面积319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4.1.3开采水平的设置及阶段划分34.1.4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34.1.5主要开拓巷道34.1.6矿井开拓延伸及深部开拓

3、方案34.1.7开采顺序34.1.8方案比较34.2矿井基本巷道34.2.1井筒34.2.2井底车场34.2.3主要开拓巷道35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35.1煤层地质特征35.1.1采区位置35.1.2采区煤层特征3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35.1.4水文地质35.1.5地质构造35.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5.2.1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35.2.2采区巷道的联络方式35.2.3生产系统35.2.4确定采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35.2.5确定采区生产能力和采出率35.3采区车场选型设计35.3.1确定采区车场形式35

4、.3.2采区主要硐室布置36采煤方法36.1采煤工艺方式36.1.1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36.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36.1.3回采工艺36.1.4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36.2回采巷道布置3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36.2.2回采巷道参数37井下运输37.1概述3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37.1.2运输距离和货载量37.1.3矿井运输系统37.2采区运输设备选择319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7.2.1设备选型原则37.2.2采区设备的选型3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37.3.1运输大巷设备选择37.3.2轨道大巷运输设备能力

5、验算38矿井提升38.1概述38.2主副井提升38.2.1主井提升38.2.2副井提升39矿井通风及安全3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39.1.1矿井概况3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39.1.3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39.1.4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39.1.5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39.1.6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39.1.7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39.2矿井风量计算39.2.1工作面需风量计算39.2.2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39.2.3掘进工作面需风量39.2.4硐室需风量39.2.5其它巷道所需风量39.2.6矿井总风量39.2.7风量分配39.2.

6、8风速验算39.3矿井阻力计算39.3.1矿井最大阻力路线39.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39.3.3矿井通风总阻力39.3.4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39.4选择矿井通风设备39.4.1选择主扇39.4.2电动机选型39.5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39.5.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39.5.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39.5.3防水措施310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319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10.1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3参考文献3专题部分1绪论31.1问题的提出31.2锚杆支护机理研究现状31.2.1锚杆的种类,锚固机理及其支护的优越性3

7、1.2.2锚杆支护机理研究现状31.3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31.3.1光纤光栅传感技术31.3.2光纤光栅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31.4光纤光栅技术在研究锚杆中的运用32全长锚杆杆体受力分析32.1岩土锚固中的锚杆失效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32.2全长锚杆锚固破坏过程32.3全长锚杆锚固系统受力分析32.3.1全长锚杆前端部受集中载荷作用例32.3.2全长锚杆前端受分布载荷作用32.4本章小结33锚杆测试的光纤Bragg光栅方法33.1光纤的结构和传输原理33.2Bragg光纤传感器33.2.1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33.2.2光纤Bra

8、gg光栅传感信号的检测33.3光纤Bragg光栅检测锚杆原理33.4本章小结34全长锚固锚杆拉拔实验34.1相似材料弹性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