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研究论文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研究论文

ID:8329848

大小:67.3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0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研究论文_第1页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研究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施工王峰摘要:通过对某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的合理分析,对深基坑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施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选择和实施,从而确保了施工安全,同时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TU463文献标识码:A件,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等要求确定。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ro=1.10。2)设计所需参数系根据勘察报告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3)锚杆的设计方案(见表2)。表2锚杆的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居民小区内,南向为城市主要大道,北向为小区道路

2、,东侧为普通民房,西侧为已建好的小区大楼,占地面积2800m2,总建筑面积448000m2,主楼为16层,高48m,设地下室2层,基坑深度为9.8m,地下水位埋深介于3.30m~5.40m。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概述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岩土层结构主要为杂填土(Qml),及第4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al+pl)、残积物、基岩为二叠系栖霞组(Pg)414)土钉墙的设计方案(见表3)。表3土钉墙的设计方案石灰岩。经勘察,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影响基坑开挖的主要为潜水,场地内潜水主要是赋存于③含泥卵砾石层中,孔隙型潜水,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一般,

3、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一般水量不大。勘察测得地下水的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30m~5.40m。由于第四系冲积砾砂和卵石均属强透水性地层,是场地内主要含水层,在基坑施工期间须制定适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排水、降水施工方案,确保周边建筑物正常使用,避免因降水或排水引起周边建筑物的开裂或下沉等现象。3基坑支护方案选择该工程在深入掌握和研究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周边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分析,论证与优化,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因素:1)南边为城市主要道路,地下设有较多污水管网、地下电缆及光缆等管线,埋深在-2.0m左右,北侧为

4、小区道路,虽地下未设有污水管网、地下电缆及光缆等管线,但道路边线距基坑边缘只有2.0m。所以进行基坑支护时,应注意对道路及地下污水管网、地下电缆及光缆等管线的保护,不能对其造成破坏影响。2)东向为普通2层~5层民房,均为条形基础,埋深约2.0m,施工期间暂不拆除,距基坑边缘只有2.5m;西侧为已建的3栋小区大楼,均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所以进行基坑支护时,既要保证减小条形基础沉降量,也要保证不破坏桩基础的桩体,不能对其造成破坏影响。3)因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深度以上,如不进行有效的止水、降水及排水措施,将较难对砾砂和卵石层开挖,或因抽排水对周

5、边管线及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表1设计相关指标5支护施工5.1桩锚支护形式施工西侧坑壁采用排桩悬壁支护,支护桩采用冲孔灌注桩,桩径1000mm,桩长20.0m,桩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间距为2000mm,单排。东侧坑壁采用桩锚支护,支护桩采用冲孔灌注桩,桩长14.0m,桩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间距为3000mm,单排。桩锚支护形式总体施工程序为:首先进行冲孔灌注桩施工,接着施工桩顶圈梁,然后随着基坑挖土的同时完成腰梁和预应力钢筋的施工。冲孔灌注桩施工各技术参数允许偏差为:桩径偏差:±5mm,垂直度:0.5%,主筋间距:±10mm

6、。为使整排护坡桩为一体,设置一道桩顶圈梁,尺寸为600mm×1000mm(h×b),混凝土标号为C25,桩主筋入圈梁450mm,为增加其抗滑动力矩,设置两道腰梁。冲孔灌注桩施工流程为:安装卷扬机→冲击系统的连接→埋设护筒→开孔→冲孔→掏渣→下钢筋笼→清孔→灌注混凝土。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定位→锚杆钻机就位→钻进成孔→安放锚杆及止浆塞→注浆→养护→安装腰梁、台座→安装锚头张拉锁定。成孔采用锚杆钻机用泥冰钻进方法进行,锚杆采用Φ28钢筋,中间每隔2m设一个对中支架,注浆管随锚杆下入孔内,注浆管距孔深50mm~100mm。锚杆自由段桩用塑料

7、布包裹。灌浆采用压力灌注入泥浆,一次灌浆采用1∶1的水泥砂浆,压力为0.1MPa~0.3MPa,二次注浆采用水灰比为0.45~0.5的水泥浆,压力为2.5MPa~5MPa。桩上设置两排锚杆,锚杆施工参数如表2所示。4支护设计1)设计方案是根据建筑基坑总平面图范围,场地岩土工程条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峰(19812),男,助理工程师,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福建龙岩地层基坑各侧壁岩土层平均厚度/m天然密度γ/kN·m-3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

8、25.00②粉质黏土—1.951.5—17.81321.060③含泥卵砾石4.324.054.483.8420.5405.0150⑤红黏土4.55521.4216.4512.127.960⑥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