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敬业教书育人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

ID:8361532

大小: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3-05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_第1页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_第2页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_第3页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_第4页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国敬业教书育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国·敬业·教书·育人——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教书育人的关系江苏王鼎宏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观导向,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要求广大的教师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尽职尽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自身内在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把为祖国和为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为祖国培育更多的“有理想、有文化、

2、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一、爱国荣辱的遐想[案例]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乌云,出生在日本。3岁时随父母到中国,战争使她成了孤儿。是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收养了她,党和政府的关怀,使她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乌云动情地说:“我在科尔沁草原生活了40多年,我的根深深地扎在这里,我离不开库伦,我离不开中国。”她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若干年过去了,与他离别35年的哥哥好不容易找到了她,在日本相聚后,坚决要她在日本定居。乌云谢绝了各种安排,重新飞回草原。她在艰苦的草原默默耕耘了几十个春秋,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她感到无尚光荣,什么力量也

3、无法使她离开草原。①某花素是我国中药研究的重点课题,从中提出的有效成分对治疗脑血管引起的偏瘫有较好的疗效。日本人为获取这一成果,费尽心机,一直无获。我国某学院一名教师竟然把它作为个人资本带到日本某大学去,作为邀“功”请赏的筹码。②同为教师,行为有异。前者知恩图报,爱党爱国爱草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耕耘,献身教育,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其行为是光荣的。后者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个人前途,不顾国家机密,泄露国家重点课题中药研究成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其行为是可耻的。这充分说明不同的荣辱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导

4、向作用,加强教师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是空洞的口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每个人的职业劳动中的基本准则。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国主义,形象的说是感情和思想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不仅用理智而且是用心灵来理解神圣的东西——祖国。”热爱祖国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热爱祖国的具体职责就要爱岗敬业。何谓爱岗

5、敬业?即教师把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具体体现在热爱社会主义的教————————————————————注:①摘自《工人日报》1993年3月5日②摘自《疯狂的窃取》,《记者文学》1992年第5期11育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当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案例]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是晓庄师范“文革”后培养的首批小学教师。晓庄三年,他深深受到陶行知先生农村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熏陶,受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乐教的精神鼓舞,立下终身从教的宏愿。1981年毕业时,他

6、面临着第一次重大选择,就在同学们向往留在大城市之际,平时貌不惊人、沉默寡言的杨瑞清却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选择:回乡。他说:“现在想想,当时我的选择尊重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适合了我的性格。”就这样,杨瑞清带着满腔热情来到条件艰苦的江浦县五里村小学,走上乡村教育之路,开始行知试验班的“生活教育”试验。这个班毕业时,成绩优异,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成为全县先进。就在这时,江浦县决定调他任县团委副书记,他多次向县委陈述自己的意见:“适合做共青团工作的人很多,县为可以选拔一名更好的副书记;实践陶行知先生农村教育思想的人不算多,不能再减少我一个了。”对此,杨瑞清解释说,

7、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我愿意做这样的“傻瓜”。1985年该校被更名为“行知小学”,杨瑞清当上了校长。他先后创办了行知试验班、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试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把一所只有7位教师、150多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变成了一所拥有24个班、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的“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村级大教育”办学模式;他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