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

ID:8362951

大小:133.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2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_第1页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_第2页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_第3页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_第4页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链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

2、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2.探究式阅读。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教学过程]导语设计7毋庸讳言,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

3、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开一个可怕的玩笑。让我们读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

4、,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之一。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2.提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

5、识项链。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四、具体研习课文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1)提问: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

6、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7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

7、谈。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3)提问: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

8、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然后思考: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