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

ID:8369049

大小:72.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3-22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_第1页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_第2页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_第3页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_第4页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_第5页
资源描述:

《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 - yzxzcom》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类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30309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季度研究报告水虻人工繁育系统优化―成虫密度对水虻产卵率的影响项目类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名称:养殖场副产物微生物-昆虫协同转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承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作者姓名:郑龙玉通讯作者:张吉斌联系电话:027-87287701-8206电子邮箱:zhangjb@mail.hzau.edu.cn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13年10月目录摘要11、项目背景12、研究概述13、材料与方法14、结果与分析15、讨论16、参考文献17、知识产权18、致谢1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副产物资源转化与利用中的研究与示

2、范(201303094)7水虻人工繁育系统优化―成虫密度对水虻产卵率的影响作者:郑龙玉通讯作者:张吉斌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摘要亮斑扁角水虻能够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等,消除污染的同时累积高蛋白、高脂肪的昆虫生物质,后者可以用作新型蛋白饲料原料甚至生物能源材料,可谓一举多得。本研究在人工温室环境下,考察了成虫饲养密度对水虻交配产卵率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连续接种”方式延长水虻产卵期,提高整体产卵量,进而完善和增强水虻人工繁育系统。结果显示,在一次性投放20000头(10000头/m3)成虫密度时,水虻产卵出现两次峰期,主峰期产卵量最高,达120个卵块/天,卵期持续约14天。当“连续

3、接种”间隔为7天时,8000头投放量实验周期内出现了8个产卵峰期,水虻产卵期被有效延长,日产量得到提高。“连续接种”可以作为实现水虻持续产卵、幼虫连续供给的一种方式。1、项目背景1.1亮斑扁角水虻简介1.1.1亮斑扁角水虻分类地位及分布亮斑扁角水虻(Blacksoldierfly,HermetiaillucensL.)(后面正文统称为水虻),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era)、水虻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虻亚科(SubfamilyHermetiinae)、扁角水虻属(Hermetia),最早由Linnaeus于1738年

4、描述并定名。水虻科昆虫最早发现于南美洲,现在大多数亚科属于世界性分布,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部分地区,12个亚科系统中7个亚科在世界各个大动物地理区系中均有分布。全球纪录有2600多种,在我国也很常见,已知170余种,在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都有发现。1.1.2亮斑扁角水虻形态特征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副产物资源转化与利用中的研究与示范(201303094)7水虻成虫体型似蜂,体长13mm-20mm,虫体呈黑褐色,触角具有竹片状的顶端,小盾板无突起,腹部第二节呈微半透明的乳白色,与背面、侧面和中间的黑线分离,雄虫的白色部分较窄,雌虫的白色部分较宽,并且延伸到顶部的边缘,

5、呈三角形。幼虫体型随生长环境变化较大,头部较小且带有咀嚼式口器。1.2亮斑扁角水虻生活史水虻整个生活周期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卵、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另外,水虻还有一个特殊阶段,我们一般称为预蛹,仍属幼虫阶段,但幼虫生长到预蛹期就不再进食,身体由白色转为黑褐色,会离开栖息地寻找安全地点化蛹。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虻的生活周期一般为40天左右。在自然界中,亮斑扁角水虻习惯在腐烂潮湿的有机物周围的干燥缝隙中产卵(Sheppardetal.,2002),卵的孵化时间因季节、地区和温度的差异而变化,本研究所用水虻种群虫卵孵化时间约为4d。水虻的幼虫共有6个龄期,刚孵化的幼虫呈不透明乳白色,头部栗色,大

6、小约1.8mm×0.4mm。1-4龄的幼虫体色差异小,不同龄期的差别在于虫体大小和稍微改变的头部外形。第6龄即预蛹,头部角质化,口器硬度增加(呈钩状),主要是利于攀爬,寻找化蛹地点,预蛹期之后不再进食。水虻幼虫营腐食,食性杂,取食量大,抗逆性强,预蛹营养价值高,化蛹前具有迁移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水虻成为高效有机废弃物处理媒介的首选资源昆虫。1.3人工繁殖技术及影响因素对于利用水虻进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来说,其人工繁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Tomberlin等(2002)比较了3种不同饲料配方对水虻生长周期及其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Sheppard等(2002)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水虻

7、人工饲养技术(Sheppardetal.,2002)。水虻成虫的求偶和产卵习性跟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光照强度、光周期、温湿度等均对其交配和产卵具有很大的影响,水虻交配需要充足的光线刺激,在阴天冷天交配产卵会受到影响(Tomberlinetal.,2002)。Tomberlin等(2009)研究发现温度对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影响很大,36ºC时仅有0.1%的幼虫达到成虫阶段,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幼虫和成虫健康变化,水虻生长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