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

ID:8411782

大小:1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3-2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_第1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_第2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_第3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_第4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0610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1.选题依据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2.论文研究的内容(论文写作大纲)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论文的中心);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2.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3.2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3.3论文进度计划。4.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文

2、献查阅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应根据所在院系及指导教师的要求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写出文献综述。如需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综述或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其他要求: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前四周内完成;2、开题报告必须经院系教学指导分委会审查通过;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学生须补做合格后,方能开始写论文,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4、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备注:1

3、、写不下的可加附页2、综述论文或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范例12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所在院(系):系专业(班级):级班论文方向:指导教师(职称):()2006年月日填12等离子体低碳烷烃无氧烯烃化的研究1.选题依据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1.1论文题目:等离子体低碳烷烃无氧烯烃化的研究1.1.2研究领域:等离子体技术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低碳烷烃(甲烷、乙烷等混合气体)是十分丰富的碳烃资源。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油田气、煤层气及催化裂解气中。由于饱和烃的直接

4、用途很少,多数作为燃料加以利用或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开辟一条低能耗、高选择性的低碳烷烃烯烃化技术路线,对以烯烃为基础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而言,无疑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制乙烯、乙烷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Keller等进行了先驱性工作,随后的近20年里,人们对甲烷催化氧化偶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催化剂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甲烷转化率和C2烃产率,但均未达到工业化要求(C2烃单程收率30%)。化学催化法转化甲烷要实现其应用还有

5、许多困难。另外,如何有效的利用天然其中蕴含的C2H6,将之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附加值的其它C2烃,已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在工业上,目前主要采用将纯C2H6通入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热脱氢制C2H4,由于低碳烷烃的特殊稳定性,反应需在高温(850℃左右)、负压条件下进行。而且从热力学角度看,C2H6热裂解脱氢是一个强吸热过程,因此能耗较高。近十几年来,随着CH4偶联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分子烷烃活化与反应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展,因而开始注意C2H6脱氢反应,希望通过对这一反应的研究和开发,寻找到一条高效率、低能耗利用C2H6的

6、新途径。2.论文研究的内容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2.1.1气体反应产物分离检测方法的选择2.1.2设计等离子体反应器2.1.3等离子体作用下低碳烷烃转化制烯烃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2.2.1选择气体产品的快速分离检测方法2.2.2根据等离子体源特性,选择、设计适合本实验的反应器2.2.3采用等离子体法有效提高低碳烷烃转化率制备烯烃2.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设计等离子体反应器,优化反应的工艺参数、等离子体放电参数的,最大限度的将低碳烷烃转化为烯烃。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12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技术

7、活化低碳烷烃在无氧条件下制备烯烃3.2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技术路线:确定反应气流速、等离子体放电电压、频率设计参数:反应器放电电极结构。3.3论文进度计划3.3.1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第一周~第四周3.3.2掌握气相色谱使用方法,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第五周3.3.3确定样品出峰的时间,找出最佳使用温度—————第六周3.3.4设计适合本反应的反应器————————第七周~第九周3.3.5进行实验——————————————第九周~第十二周3.3.6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第十三周

8、~第十四周4.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黑体,2号1.5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5行论文题目宋体,4号单倍行距学生姓名:吴大胜指导教师:郝智慧黑体,5号1.5倍行距宋体,5号1.5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摘要:撰写文献综述目的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些。主要考核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