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

ID:8420478

大小:4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3-27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_第1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_第2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_第3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_第4页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XX大学毕业论文自我的历史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自我的历史  我打算谈谈胡塞尔的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一部分,我想展示发端于《逻辑研究》的诸种不同的自我概念。第二部分,我想着力于发生现象学——亦即发端于1917/18年——中的“原-自我”(Ur-Ich)概念。在这后半段,原-自我概念可以在《贝尔瑙手稿》、晚期《C-手稿》和《危机》(1938,§§54ff.)中找到。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阐释者来说,原-自我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难题,因为胡塞尔对此的论述并不

2、是十分详尽的。整个展示的是一种“自我的历史——在胡塞尔那里”,但却具有十分复杂的情节。  在其晚期着力于自我及其世界构造的成就之论题的过程中,胡塞尔似乎从其自我之长期演变的历史中获得了一个十分古老的动机:“原-自我”这个术语听起来似乎已意味着一种先于所有区分的、自我之原初同一的统一,这种统一应归功于其对不断变化着的印象的入神。这听起来好像胡塞尔正是在其现象学发展的尽头试图将同一的自我看成统一化(unification)的原则。从康德的立场看,似乎胡塞尔终于找到了回返正确的思维轨迹的路。但在我看来,以这种康德的方式解释“原-自我”既不正确甚而

3、也不可能。而真正重要的是正确理解这个“原-自我”的意义。  1.从《逻辑研究》到《观念I》  阐释必然只能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自我概念之演变历史的开端处着手[1]。这段历史肇始于第五《逻辑研究》中胡塞尔的十分令人震撼的告白:自我概念源于英国经验论,尤其源于早在《人性论》时期极端怀疑论者的休谟。休谟在那里将自我看作一束感觉。休谟的论题是:自我没有其本己的统一性,它的联结只应归功于外部因素,这种外部因素把并无统一性原则的一束感觉连接在一起。休谟本人把他的论题看作是对意识生活的真实描述:一个观念紧随另一个观念,而没有连接它们的路径。  但休谟《人性论

4、》的语境也为其它较少怀疑论的解释留了余地:存在不同样式的意识流,例如,意识行为或意识不同“阶段”的踪迹。这些踪迹指明某种样式:它源于剧场并使人想到一种感觉的联结和一种某阶段由前阶段的动机引发(motivication)。  休谟对自我所作的感觉束的解释与关于灵魂的神学形而上学相悖。它反对这种观念,即存在一种灵魂实体,它甚至在生命终结后仍作为同一性与连续性的基础起作用。对休谟来说,似乎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实体的明证性,而且在这方面,他完全同意洛克对实体——对象和人格之属性的载体,而其自身则既不可知也无属性——的批判。  也许重要的是应强调指出,

5、只是在可能把灵魂看成人格同一性的基础方面,休谟才抱有怀疑论的态度。就经验的人格同一性而言,他并不持怀疑论的态度。早在《人性论》第二卷,他已规避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似乎很可能导致更深的怀疑论:一个我只是此刻发生的诸印象的集合,不可能在道德方面负有责任。而在道德的责任性方面,休谟恰恰不怀疑自我的同一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休谟说成是一个在自我同一性方面的怀疑论者。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康德看作一个在意志自由方面的怀疑论者,因为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这种自由是不可知的,尽管在其《实践理性批判》中它在道德方面得到保证,因为绝对命令是认识

6、我们自由的基础。】  莱布尼茨的天启的理性主义——在这一点上,他忠于笛卡尔的原则——把单子理解成一个同一的心灵实体。康德试图把他的先验自我理解成最终的统一性的源泉,同一性(人格的同一性和对象的同一性)的原则。我们能演绎出先验自我之必要的实存(就像他在先验演绎中所展示的那样)。从康德主义的立场看,持存的自我是必要的——而这与经验主义相对立。德国观念论选取这种晦涩而令人费解的同一性原则作为思辨地阐明意识生活的出发点。正是这种自我的形而上学令胡塞尔以一种很情绪化的方式与德国观念论分道扬镳[2]。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

7、成是对其所处时代盛行的新康德主义的反动。他的立场对立于新康德主义的观点:存在一个同一的自我,并且这个自我同时是一切认识的奠基原则。但康德的这创建统一性的自我原则只是由回退式的逻辑论证演绎出来的。康德的论证如下:我们相信,我们有相同的认识对象,但当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每一个个别观念的同一性时,我们不得不在它们中设定某种持存和同一之物。这种同一之物是“我思”,它能使我们将我们具有的观念确认为“我们的”观念。因此,“我思”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观念,这一点必定是可能的。这种古怪的语态——它们“必定可能”(knnenmuss)——仅仅意味着,虽然它没有明确地

8、伴随每一个观念,但这无论如何必定是可能的。否则我们的对象就不存在统一性。但在康德那里,这个我的所有观念之必要的自我的实存只是由回退式的论证演绎出来的。  胡塞尔永难释怀的就是前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