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

ID:8426385

大小:34.94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3-27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 【摘要】卢卡斯(Lucas,2004)声称,对收入分配的关注是经济学中最具诱导性和危害性的倾向之一,因为与改进生产的无限潜力相比,通过分配当前的产出来改进穷人生活水平的潜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必关心收入差距问题。文章认为,卢卡斯的论断无法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较大的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福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顾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通过修

2、正的模型和数值模拟发现,对于合理的偏好参数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收入差距拉大的福利成本并非微不足道。因此,如果政府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应该关心收入差距问题.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福利成本 经济增长往往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和家庭的普遍欢迎;而对于收入差距拉大,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家庭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喜欢持续稳定的消费增长,对于收入差距拉大,富人持欢迎态度,穷人则持厌恶态度,总体来说,收入差距的拉大有损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作为社会福利的坚决捍卫者,政

3、府在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该关注并尽可能减小收入差距。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从理论上来讲,早期研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励生产者,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与此相反,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与上述看法不同的观点,例如,托达罗在其名著《经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平等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我持续增长的一个条件的思想。近十多年来,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再次受到了增长经济学家们的热切关注. 但研究结论同样具有很大的分歧,一方面,经济学家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在一些增

4、长较快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相对较小的收入差距,而在一些南美国家,收入差距巨大却与经济增长停滞并存,由此,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可能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研究文献认为,得出上述结论的实证研究往往犯有数据不准确和遗漏变量的错误,因而研究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实际上,一国收入差距的拉大与随后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同向关系(Forbes,2000)。总之,现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很多有待回答的问题. 就实践来看,近二十年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

5、过程中奉行的分配原则,然而,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却在急剧拉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经历了急剧扩大的过程。据世界银行和其他中外研究者的计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80年为0.320,到1984年一度下降到0.257,到1990年上升到0.355,2001年进一步达到了0.447(世界银行,2004;WIDER,2000),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2006年达到了0.46,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按由低

6、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85位,已经接近一些社会分化严重、经济增长停滞的拉美和非洲国家水平。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公平和效率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因而,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水平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目前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而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各自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恰恰是一个定量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是现有研究的一个不足。另外,政府在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时,仅仅考虑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够的,因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而

7、需要在理论上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但是,目前关于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因而很难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家庭的福利水平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陆铭等,2005). 本文认为,对收入差距问题的正确认识应该建立在福利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卢卡斯(1987)对商业周期福利成本和经济增长福利收益的估算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福利分析方法考虑单个消费者的偏好特征,尤其是时间贴现、风险规避以及收入差距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会显著地增强再分配对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8、从而弱化增长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力。因而这种分析方法才更有可能定量地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新的解释. 二、模型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 本文关于经济的假定与卢卡斯(1987)关于经济的假定基本相同,假设时间是离散的,人口总数固定不变并正规化为1. 代表性个体最大化如下效用函数的期望终生总效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