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

ID:8426676

大小:30.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7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_第1页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_第2页
资源描述: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2------------------------------------------------------------------------------------------------------------------------------------------------------------------

2、------------------------------------------------------------------------------------ 教学目的 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寓言内容及寓意。 3.理解对比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而”“以”“之”字的用法。 (2)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2.难点:理解对比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查字典、看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刘基(1311-137

3、5),字伯温,元末明初人,辅佐朱元漳平定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土,封诚意伯。 2.导入 本文是一篇寓言,工之侨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轮读。) 2.请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3.补充课文注释: 焉:语气词,这处可不译。“所而为琴”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弦而鼓之”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金声而玉应”而:连词,表并列。鼓:动词,弹。“自以为天下之美也。”“以为”:认为。“也”表判断的语气词。“工之桥以归”“以”后省略介词的宾语,以琴归,带着琴回家。诸

4、:之于的合音。“匣而埋请上”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而:连词,表承接。诸:之于的合音。“抱以适市”以:连词,可不译。市:集市。“贵人过而见之”而:连词,表承接。“易之以百金”以:介词,用。“悲哉世也”倒装句,谓语用在主语前面,强调谓语“悲哉”。然;这些。 4.再次朗读课文。 5.清归纳三个段的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 第三段写工之桥的慨叹。 6.提问:工之侨是怎样把琴伪装成古琴的? ??蹦甜寥馨ㄩ珂ワ□驮饼????※剿??§ㄛ淫ワ觎趼驮卜觎??※嘉万§ㄛ

5、?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琴就“变”成了古琴。 7提问:工之桥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官这般人并不看重琴质量的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表面上古不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 8.提问: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讽刺那些不看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社会现象。 四、小结 1.词语小结 (l)词性活用 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淬词。 而 金声而玉应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表承接不译。 默而识之表修饰地、着。《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

6、、但是。《论语》 (3)“以’宇用法; 以 工之侨以归介词,带着。 易之以百金介词,用。 抱以适市连词,表修饰、着。 是以谓之文也连词、因《论语》 以 何以谓之“文”也介词,凭。《论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认为。《两小儿辩日》 还以与妻介词,把。《乐羊子妻》 以就鼓德连词,来。《乐羊子妻》 (4)“之”字的用法: 之 弦而鼓之代词,指琴。 还之代词,指工之侨。 工之侨闻之代词,指这件事。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助词的: 2.课文小结 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世上一些人缺乏见识,不看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故事的情节不像一般寓言那样简单,入物也有好几个

7、,但全文仅一百二十个字。可谓言简而意赅。共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