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

ID:8445759

大小:40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3-28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_第1页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_第2页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_第3页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_第4页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楼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及加固[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筋砼梁板裂缝检测分析及强度性能鉴定,采用改性环氧浆液灌注裂缝和粘钢法加固梁板,确保了教学楼的安全使用。[关键词]:裂缝检查,强度检测,承载能力验算,粘钢法加固。1.工程概况广东省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第一中学教学楼位于云浮市高峰镇,是一幢四层现浇纵墙承重的混合式结构房屋,层高3.6m。该房屋长62.455m,宽38.4m,总占地面积约为770m2,总体建筑面积约为3080m2,其中C~Q轴为教学用楼,③~⑩轴为办公楼。该综合楼于1987年竣工交付使用,现容纳在

2、校师生近1800多人(教学楼平面附图1、立面见附图2)。该房屋主体以钢筋砼梁板柱和砖砌体纵墙承重,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承台基础。主梁300ⅹ800,次梁200ⅹ400,柱300ⅹ350。外墙及梯间墙厚度为240mm;外墙面以石米批荡饰面;各层内墙面以混合砂浆批荡油萍果绿;楼地面铺水磨石;天花砂浆批荡扫白;窗为钢窗;门为铁门及木门。经过多年使用后,现部分楼板(主要是C~N轴教室)出现大量裂缝,其中相当数量的楼板表现为连带次梁一起裂通。为了安全起见,并详细了解该教学楼的可靠性程度,必须要做如下几点工作:①

3、对该房屋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是地基与基础和垂直度检测;②对房屋上部承重钢筋砼柱,梁、板等构件的砼强度及配筋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对承重砖墙的砖块,砂浆灰缝的强度进行检测;③对检测结果依据现行相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承载能力复核;④对承载结果作可靠性综合评定,并对裂缝情况制定技术处理措施。2.裂缝情况2.1砼梁板裂缝情况二、三、四层及天面梁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二层及四层可见裂缝较多。在此裂缝出现在楼板板角、为跨角贯通裂缝。裂缝长度0.3-2.5mm,裂缝宽度0.2-0.6mm;有些裂缝平行主梁,于板底跨中裂

4、通,相交的次梁梁底、梁侧竖直开裂,裂缝上大下小、宽度0.3-1mm;天面板可见渗漏痕迹,天花发黄。2.2承重砖墙裂缝情况首层走廊各门窗外墙水刷石均出现裂缝,多数为斜裂缝,亦有少数竖裂缝,宽度0.2-0.5mm;四层出现墙顶与梁底分离裂缝,长度1.3-1.6m,宽度2mm。3.原始资料调查该房屋建设单位为广东省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设计单位为云浮硫铁矿建设指挥部设计研究所,根据档案室提供的有关该房屋的原始资料可知:3.1教学楼原设计图纸基本齐全,标注及签名较规范。3.2竣工资料隐蔽工程中所反映钢筋下料制作,绑扎

5、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砼有详细施工配合比,抽样实验合格;基础开挖有地基验坑表,开挖后地基土均有触探原始记录。4.外部检测114.1实地踏看该教学楼于1987年投入使用,经现场踏看学校在使用期间没有进行结构性改变及大的装饰,在附近也没有大的新建筑及坑内抽水,即可排除外部原因引起。4.2地基与基础4.2.1该房屋的室内地台板底有空洞现象,但未发现有开裂及不均匀沉降现象,上部承重及围护构件也未发现有因地基及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损坏现象。并对个别基础进行开挖检查未发现有损坏现象。4.2.2经对该房屋四大角及转角等多处

6、进行垂直度测量,未发现房屋存在垂直偏差。4.3承重构件外形尺寸4,3,1经过对各柱网尺寸及各层梁、板、墙构件尺寸进行抽样测量,各尺寸基本与设计图纸相同。4.3.2对各层钢筋砼柱检测,未发现有开裂及变形等损坏现象。4.4裂缝观测二~四层均不同程度存在裂缝,裂缝大多平行于主梁,有些甚至与次梁垂直相交,其中近走廊处的次梁在窗边位置梁底及梁侧竖直开裂,缝宽在0.4~0.6mm之间,裂缝长度在1.2~6.15m之间。裂缝大多表现为跨角裂缝及板角裂缝,连带次梁,上宽下窄。4.5围护构件系统各层门窗完整无损,开闭灵活,具备正

7、常使用功能。4.6现状判断通过对教学楼现状综合全面的检查分析,上部结构构件并非因外部因素或校方使用不当而引起,也并非因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或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损坏现象,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50292—1999),该地基基础子项安全性及正常使用性等级分别为Au.As级,其可靠性等级评定为A级。5.构件强度检测及分析5.1抽芯法检测砼强度结果经用“JHZ-100”型砼钻孔抽芯机抽取部分梁、柱、板构件砼强度,其检测数据如下表1及表2。11柱砼强度钻芯法检测结果汇总表(表1)编号芯样抽线位置实测强度Mpa设计强

8、度Mpa强度偏差%首层1Z110×I-J轴近J轴19.318——1Z212×H-I轴近I轴17.9-11Z35×6×B轴17.3-4二层2Z112×M-N轴近M轴24.018——2Z212×H-I轴近H轴16.7-72Z34-5×B轴18.2——三层3Z13-4×B轴21.718——3Z212×1/F-H轴近1/F轴25.7——3Z312×I-J轴近工轴25.6——四层4Z110×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