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

ID:8449369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8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_第1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7-1班级姓名主备人徐大勇时间年月日评价等第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用燃烧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燃烧、灭火事例。学习方法:探究、对比实验以及交流讨论思考与讨论:1、联系生活实际(如:家里生炉子和晚上封炉子的一些做法),要发生燃烧现象,要有哪些条件?2、不同可燃物的燃烧所需的温度是否相同?举例说明;3、什么是着火点?4、你是否能设计实验验证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实验探究实验1实验2实验3内容比较在试管中红磷与白磷燃烧现象的区别比较热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白磷燃烧现象的区别向水中白

2、磷通入空气后的现象现象结论通过以上讨论和探究实验,你认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这些条件对于燃烧__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必须同时具备的5、谈谈水火无情,在发生火灾时应该怎样?你这些方法利用了什么原理?实验探究:熄灭蜡烛方法原理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想一想,你认为灭火有哪些原理?6、同学们通过实验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在小烧杯中点燃蜡烛然后加入1厘米高的碳酸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7、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火场逃生的方法?【课堂反馈】1.一场大火往往是由一个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A.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B.提供可燃物C.提供

3、氧气D.降低着火点2.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到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⑵起火后曹军少量船只斩断

4、绳索逃脱,这些船防火的原理是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课后巩固案】1.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研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产生了疑问,于是查阅资料发现:白磷、红磷着火点分别为40℃、240℃,但燃烧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小组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乙图,观察到a中白磷燃烧,,则b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⑴改进后的乙图与甲图装置相比,优点是。⑵小林同学指出乙图仍有不足之处,于是设计了丙图装置,丙图中气球的作用是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

5、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