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

ID:8461387

大小:2.3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3-28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_第1页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_第2页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_第3页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_第4页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江上游侵蚀特征及其对策崔鹏1,范建容1,高克昌1,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摘要:根据长江上游土壤侵蚀背景,进行了侵蚀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侵蚀的近期变化及其成因。最后,就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关键词: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水土保持1.引言1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区域之一,游流域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上游地区(宜昌以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水电)供应地和防洪减灾的生态屏障。上游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缘,地质构造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隆升强烈、地形高差大,受东亚季风和南亚

2、季风的交替影响,降雨丰沛且多强降雨过程,土壤侵蚀强烈,类型多样。土壤侵蚀不仅使土地退化,生态恶化,严重的影响到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为长江干支流提供大量的泥沙,影响到中游的防洪安全和长江上游的水利水电工程。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重大水利水电建设以及长江流域河流泥沙控制和防洪减灾工作中,需要了解长江上游的侵蚀特征。1.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数字地面模型方法,从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出发,对长江上游地区开展以水动力为主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通过分析,选取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环境背景因素高程、降雨量、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植被指数等指标,

3、建立单要素的土壤侵蚀环境背景专题数字模型。根据地形起伏度得到土壤侵蚀对地形起伏度的敏感性分布图;根据长江上游342个雨量站的资料建立降雨侵蚀力数字模型;根据长江上游土壤分布图建立土壤可蚀性数字模型;利用植被类型图结合植被指数建立植被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数字模型。各单因素对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如下(表1):表1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分级赋值标准分级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2525-100100-400400-60013降雨侵蚀力>600土壤(根据土壤可蚀性)水稻土、新积土、粗骨土、沼泽土、泥炭土、寒冻土灰褐土、褐土、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漂

4、灰土、暗棕壤黄棕壤、表浅黄壤、黄壤性土、赤红壤、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棕壤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黄褐土、黄壤、红壤、棕红壤、褐红壤、红壤性土、燥红土、酸性紫色土地形起伏度(m)0-5050-100100-300300-500>500植被其它马尾松林、云南松林、柏木林、桉树林、亚高山常绿针叶灌丛、草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粮作、果树园高山垫状植被、高山稀疏植被、盐生草甸、一年一熟粮作13沼泽、沼泽化草甸、稻田、水体、石漠或高山岩屑分级赋值(C)13579在各环境背景组成要素专题模型的基础上,将各单项数字模型通过图像处理中的主成份变换方法集成,生成包含各单项要

5、素特征的综合性的数字模型,最后对综合性数字模型所反映的环境背景特征进行分析。主成份变换结果见表2和表3。第一主分量是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和植被覆盖的综合反映,其贡献率达到85.54%,第二主分量反映的蚀地形起伏度,第三主分量反映的是土壤可蚀性。将前三个主分量分别赋于红、绿、蓝进行假彩色合成,合成影像(图1)清晰地反映了土壤侵蚀环境背景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如四川盆地,土壤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非常显著;在盆周北部和西部,降雨量较大,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良好,土壤可蚀性相对较弱,四大因素的作用相当;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因子起着主导作用;在江河源头区

6、,土壤可蚀性起主要作用。表2主成份矩阵因子主分量131234降雨侵蚀力0.5626-0.5767-0.5921-0.0167地形起伏度0.58600.7832-0.2051-0.0354土壤可蚀性0.4749-0.20520.6662-0.5373植被覆盖0.3386-0.10940.40440.8425表3主成份贡献率主分量1234贡献率85.548.074.232.16累计贡献率85.5493.6197.84100图1主分量合成影像13利用GIS系统,将上述各单因子专题图在ERDAS软件支持下进行加权叠加计算获得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数字模型(图2),公式如下:式中,Sj为j空间单

7、元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Wi为i因素的权重,Cij为i因素j空间单元敏感性等级值。因子权重由第一主成份特征向量归一化值作为权重的估计值,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和植被覆盖的权重值分别为0.2867、0.2987、0.2420、0.1726。由图2中,亮度越高表示敏感性越高。四川盆地丘陵区及边缘山地和西南山地属高度敏感区域,龙门山、邛崃山和岷山一带属中度至高度敏感区域。13图2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图1.长江上游土壤侵蚀近期变化长江上游侵蚀变化可以宏观的从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